[发明专利]一种湿式催化氧化脱硫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2615.1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6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阳;张超群;崔平;程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朱春阳 |
主分类号: | B01D53/96 | 分类号: | B01D53/96;B01D53/86;B01D53/48;C10K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成立珍 |
地址: | 24300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氧化 脱硫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炉煤气脱硫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湿式催化氧化脱硫的方法及其装 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焦炉煤气脱硫的工艺方法,常采用单塔式和双塔式湿式催化氧化脱硫 方法。湿式催化氧化脱硫法,在国内主要的方式有两塔式和一塔式两大种类。两塔式也 包括一塔一槽式。所谓的两塔式或一塔一槽式,是指脱硫系统由一个脱硫吸收塔和一个 再生塔构成;或由一个脱硫吸收塔和一个再生槽构成。系统循环动力用两个溶液泵支持, 并要求采空压机供风。而所谓一塔式,是指用一个塔基将吸收塔和再生槽叠加而成,系 统循环动力用一个溶液泵支持。
两塔式的工艺优点:(1)两个塔分别完成吸收和再生反应工艺过程,容易操作控制 和调节;(2)吸收时间和再生反应时间可保障充分;工艺组合比较灵活,可串联,也可 并联;也可脱硫塔串联而再生塔并联等。
两塔式的工艺缺点:(1)采用两个溶液泵,动力消耗量较大;(2)再生塔较高,再 生溶液泵电力消耗大,建设费用多;(3)两个塔要求用两个塔基础,占地面积增加。(4) 工艺流程配置要求设液封槽,溶液循环槽,事故槽,地下放空槽等。设备较多。(5)对 突然停电事故的应对能力有很多要求。(6)再生废气从再生塔顶排放,对环境产生坏的 影响。(7)对槽式氧化再生槽,虽然降低了塔的高度,但是溶液处理时间短,特别废气 排放点低,对环境影响更大。
单塔式工艺的优点:(1)省去一个塔基,占地面积相对较小;(2)将再生槽置于吸 收塔的顶上,减少一个溶液循环泵;(3)废除反应槽,和液封槽,保留地下放空槽和事 故槽,使装置的投资费用减少。(4)塔顶废气采用自身循环再利用,减少排废气量。有 利于环境保护。
单塔式工艺的缺点:(1)由于采用两个装置的叠合方式,和对再生槽的支持,下段 的吸收塔段的直径不得不放大,并且空塔气速比常规小,从而须加大溶液的喷淋量,以 保持正常的喷淋密度。因而该工艺的动力消耗量不会小。(2)两塔重叠。高度过高。设 备总重大。基础建设费用大。(3)两塔总高大,对于捡修操作不方便。(4)在塔顶部用 喷射方式进行再生要求泵有足够高的剩余压力,因而动力消耗量大。(5)采用多塔串联, 各塔各自补充催化剂和排废液,催化剂的利用率小而催化剂的损耗率大。(6)单塔式工 艺虽然脱硫后煤气含硫化氢量可小于20mg/m3,这主要是用大循环量,大吸收面积,大 液气比,等工艺措施,(7)采用身废气循环,不能合理分配和利氧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式催化氧化脱 硫的方法,以实现节能环保,投资少,易操作等优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 用上述湿式催化氧化脱硫的方法的专用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式催化氧化脱硫的方法,含硫气体在脱硫塔内与脱硫循环液逆向接触,脱除 硫化氢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脱硫富液从塔底排出进行氧化再生和循环使用;脱硫富液 在溶液循环再生槽内完成液封、氧化反应、硫泡分离和清液循环。
所述的脱硫富液的再生包括泵后循环液连续喷射再生和高位溶液槽以位能喷射再 生。所述的脱硫富液的再生采用自吸式喷射器吸入后一塔废气并补偿空气再生的方法。
一种使用所述的湿式催化氧化脱硫的方法的专用装置,包括脱硫塔和溶液循环再生 槽,在所述的溶液循环再生槽内设有用于完成液封、氧化反应和硫泡分离的装置。所述 的用于完成液封、氧化反应和硫泡分离装置为设置在槽内的隔板、挡板和导向性的自吸 式喷射管。
槽内设有隔板、挡板,保证液封和硫泡分离。槽内还设有导向性的自吸式喷射管, 保证溶液再生。槽内溶液再生区用隔板分隔,保证溶液氧化反应时间。
在脱硫塔的顶上设有具有储能作用并用于脱硫液再生的高位溶液槽。
所述的溶液循环再生槽为圆筒形或方形。
所述的溶液循环再生槽的槽内分隔板为平板式、曲线形的,或者渐开线形的。
所述的装置紧设有一台溶液循环泵。所述的溶液循环泵设置在溶液循环再生槽和高 位溶液槽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朱春阳,未经安徽工业大学;朱春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2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嵌有片状电容器的印刷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