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均匀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3330.X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艳华;袁新林;胡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4B39/06 | 分类号: | D04B39/06;D04B7/14;D04B15/48;D04B15/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26007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均匀 机织 针织 复合 结构 及其 编织 方法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层均匀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背景技术
机织和针织是将纱线形成织物结构的两大传统的纺织加工方法。在机织结构中,由于经纱与纬纱以近似直线的形态存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稳定性、较小的延伸性和较低的弹性,由于经纬纱相互交织,因此不易分层,但适型性较差;在针织结构中,由于经纱或纬纱主要以线圈的形态存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线圈可以变形,纱线可以滑移,表现出较大的延伸性和较高的弹性,适型性好,但结构稳定性较差。
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克服单一机织结构或针织结构的缺陷,而同时融合两种结构的特点,满足某些领域对织物性能的特殊要求,如复合材料增强等。公开号为CN101307527的专利所述多层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比普通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增加了衬入纬纱的层数,增加了织物的厚度,提高了织物抗平面外冲击的能力。
但现有的这种多层衬纬技术,在相邻两个地组织线圈横列中,一横列衬入三层纬纱,而另一横列只能衬入一层的纬纱,纬纱衬入层数和衬入密度都不同,因此织物厚度不均匀,结构不对称,导致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多层均匀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以解决由于衬入的纬纱层数和衬入密度不同,织物厚度不均匀,结构不对称,导致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具有多层均匀衬纬的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包括前纬平针地组织、后纬平针地组织、多根置于前纬平针地组织和后纬平针地组织相邻沉降弧之间的经纱以及衬入每一个线圈横列的三组纬纱,所述三组纬纱中,第一组纬纱则衬于相邻的两根经纱之间,而第二组纬纱衬于前纬平针地组织沉降弧与经纱之间,第三组纬纱衬于后纬平针地组织沉降弧与经纱之间。
相邻的两个线圈横列中,针对于同一根经纱,所述第一组纬纱在其中一个线圈横列中位于该经纱的前面,而在另一个线圈横列中则位于该经纱的后面。
所述第一组纬纱包括两根纬纱,且该两根纬纱平行地衬入相邻的两根经纱之间。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每一个线圈横列中衬入的纬纱都为三组,则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相邻的两组线圈横列中,所衬入的纬纱层数和衬入密度不同而造成的织物厚度不均匀,结构不对称,导致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所述织物结构的密度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经纬纱线密度较稀时仍然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悬垂性还可以根据线圈的大小而调节。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多层均匀衬纬的机织针织复合结构专用装置,该专用装置包括前针床,后针床,前针床织针,后针床织针,机头三角座,还包括导纱器导杆、第一纬纱导纱器、第二纬纱导纱器、第三纬纱导纱器、针织纱导纱器、前经纱导纱器、后经纱导纱器、前经纱定位器以及后经纱定位器,所述导纱器导杆位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且该导纱器导杆前端间隔地顺序固定连接第一纬纱导纱器和针织纱导纱器,而其尾端则与一可沿导轨移动的滑块连接,且该导纱器导杆的杆体上套接有导杆滑套,第二纬纱导纱器和第三纬纱导纱器对称地活动配置在横机的前面和后面,另外前经纱导纱器和后经纱导纱器分别平行于针床方向水平排列,其与连接在横机机架上可以前后移动的支撑滑杆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前经纱导纱器和后经纱导纱器分别位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上方,所述前经纱定位器和后经纱定位器分别设置于前针床和后针床的针槽中,从而通过使用该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来实现本发明所述具有多层均匀衬纬的机织针织复合结构的编织,另外通过该装置可知,本发明能在地组织的每一个线圈横列中都衬入多层纬纱,得到结构对称性好、厚度较为均匀的机织针织复合结构,以满足复合材料特殊的使用要求,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适用纱线面广,除常规纱外,还适用于高强高模纱线的编织,如玻璃纤维粗纱、玄武岩纤维粗纱、碳纤维粗纱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33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液压式自动接地装置
- 下一篇:农用车加力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