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辐旋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3358.3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7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滕军;王宝同;王宝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都东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14 | 分类号: | B21D22/14;B21D5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辐 旋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冷挤压将板料加工成碗碟形的旋压机,尤其涉及对旋压机旋压头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数控闭环轮辐旋压机主要用于汽车轮辐旋压、成型。旋压成形的轮辐具有不等厚、等强度、外形美观等优点;可广泛的适用于有内胎和无内胎轮辋对轮辐的不同需求。轮辐旋压是一种复合旋压,它对平板(汽车轮辐专用钢板)既有普通旋压的特点,又有强力挤压旋薄的特点。
旋压加工属于冷挤压成型,旋压头对工件施加有极大的挤压力,使圆形的平板变形为碗碟、轮辐形,变形量较大的部位,所产生的摩擦热、变形热的热量很大,甚至会使板料局部呈暗红色,而未挤压区仅接受高温区的传导热。加工完毕后,可能会导致成形件内部应力较大,影响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件成形后,仍保持旋压头与工件表面均匀摩擦接触,从而二次产生可用于改善工件内应力的摩擦热,并能改善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将平板加工成碗碟形件的轮辐旋压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底座、两侧立柱和上横梁构成的机体,底座台面上设有放置被加工件的旋压模,上横梁下部对应旋压模上时被加工件设有压板机构,在立柱的内侧设有旋压头装置,所述旋压头装置包括旋压头、旋压头座和旋压头座驱动装置,旋压头座通过X向、Z向导轨与立柱活动相连,所述旋压头与旋压头座通过铰轴和液压缸活动相连,使旋压头可相对于旋压头座在X、Z向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绕铰轴实现微量的转动。
所述旋压头具有圆饼状的本体,所述圆饼状本体沿轴心的截面的两侧呈弧形,所述弧形最突出点在本体上构成的圆周线及以该点下段一段弧线为母线的曲面为旋压进给工作面,所述以最突出点上段一段弧线为母线的曲面的表面设有摩擦面。
本发明的轮辐旋压机,旋压头完成进给后,沿原进给路径返回,就是说,返回时,旋压头保持与工件表面摩擦接触,这样的话,能产生较均匀的摩擦热,相当于给工件进行一次消除内应力的回火处理,同时也能改善工件的表面质量。本发明在旋压头的旋压点上方设置了一圈摩擦面,改变了以往旋压头整个表面光洁度一致的形式。现有技术中,类似加工是一次性的成型进给,达到成形终点后,脱离工件。旋压头在一次进给中,完成平板向碗碟形的变形时,在变相量较大局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成形件残留较大的内应力。而应用发明后,可以在返程时,保持“刀背”与工件有均匀的摩擦接触,在已成形的工件上二次产生摩擦热,达到“回火”的温度,以改善工件内应力造成的质量问题。此外,本发明的摩擦面还能起到改善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效果。为确保摩擦面与工件可靠接触,本发明对旋压头装置进行了改进,将旋压头与旋压头座通过铰轴和油缸活动连接,完成进给加工后,油缸动作,使旋压头实现微量地偏转,确保旋压头最突出点上部的摩擦面能与工件可靠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底座,2是被加工件,3是旋压模,4是旋压头,5是液压缸,6是立柱,7是旋压头座,8是铰轴;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旋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9是摩擦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3所示,包括由底座1、两侧立柱6和上横梁构成的机体,底座1台面上设有放置被加工件2的旋压模3,上横梁下部对应旋压模3上的被加工件2设有压板机构,在立柱6的内侧设有旋压头装置,所述旋压头装置包括旋压头4、旋压头座7和旋压头座驱动装置,旋压头座7通过X向、Z向导轨与立柱活动相连,所述旋压头4与旋压头座7通过铰轴8和液压缸5活动相连,使旋压头4可相对于旋压头座7在X、Z向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绕铰轴8实现微量的转动。
所述旋压头4具有圆饼状的本体,所述圆饼状本体沿轴心的截面的两侧呈弧形,所述弧形最突出点在本体上构成的圆周线及以该点下段一段弧线为母线的曲面为旋压进给工作面,所述以最突出点上段一段弧线为母线的曲面的表面设有摩擦面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都东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都东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3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角螺栓头部一次成型模具
- 下一篇:钢轨端部平直度矫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