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甜菊醇或其衍生物的超分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0910033424.7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7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育如;刘虎;姜中玉;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30 | 分类号: | A23L1/30;A61K31/19;A61K47/40;A61P3/10;A61P9/12;A61P9/00;A61P43/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1004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甜菊醇 衍生物 分子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甜菊醇或其衍生物的超分子化组合物,以及这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异甜菊醇是一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为甜菊苷的苷元即甜菊醇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 有一个羧基和一个羰基,分子量318。大量研究表明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对降血糖、抗高血 压、保护心肌及作为DNA合成酶抑制剂、抗癌剂方面有重要作用。异甜菊醇结构见式1。
异甜菊醇衍生物作为异甜菊醇的结构类似物,也具有相似或更强的生物学活性。如二氢 异甜菊醇(Dihydroisosteviol,式2)可以阻碍霍乱毒素诱导的肠液分泌,有望在止泻药研究 开发中成为一类新的CFTR抑制剂(Prapapimon Pariwat,Sureeporn Homvisasevongsa,Chatchai Muanprasat,and Varanuj Chatsudthipong.A Natural Plant-Derived Dihydroisosteviol Prevents Cholera Toxin-Induced Intestinal Fluid Secretion.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Fast Forward.2008,324:798-805.)。15-羟甲基-二氢异甜菊醇作为羟甲基化得二氢 异甜菊醇可能也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活性,15-羟甲基-二氢异甜菊醇结构图见式3。
Jeppesen PB,Nordentoft I.等(Diabetologia,2007;50Suppl 1:95)研究表明异甜菊醇及其 衍生物可作为-种新胰岛素增敏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张双捷,许德义(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抗豚鼠离体心脏缺氧复灌损伤作用.中国药理学 与毒理学杂志,2004,18(6):427-432)认为双萜类化合物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有抗豚鼠离体 心脏缺氧复灌损伤作用。
Akihisa toshihiro,Mizushina yoshiyuki,Ukiya motohiko公开了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被用作 为DNA合成酶抑制剂、抗癌剂的专利(DNA synthetase inhibitor.P,2005)。
许德义,孙晔等公开了异甜菊醇可以作为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药物的专利(许德义,孙晔 等,异甜菊醇在制药中的应用,中国专利,CN2007.101006995A)。
吉民等公开了异甜菊醇衍生物在调节血糖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利(吉民,陈峻 青等.异甜菊醇衍生物及其应用,中国专利,CN2009.101445457A)。
因此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只微溶于水,口服 难以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的广泛应用。
Hermansen K,Gregersen S等在所申请的专利(Hermansen K,Gregersen S,Jeppesen PB.A substance for the use in a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r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medica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hypertension and/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 Patent number:2001-DK75,2001056959,WO.)中提到异甜菊醇可以使用环糊精作为药物辅料, 但没有对具体应用比例等提供具体数据,也没有对混合物性质作出评价。因此,对异甜 菊醇的β-环糊精包合性能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才能体现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价值。
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技术是改变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化合物与β-环糊精形 成主体包涵客体的超分子体系(也称为包合物),超分子体系中客体以分子状态进入(包合于) 主体化合物之中,这种包合不仅使客体分子的外在形态发生改变,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客体的 溶解性、溶出度、增强稳定性及改善客体分子理化性质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3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颤系统中充放电保护装置及除颤充放电保护方法
- 下一篇:防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