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鲚的全人工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4086.9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2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徐跑;郑金良;顾若波;张呈祥;徐钢春;张宪中;丁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溯河洄游性鱼类的繁殖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刀鲚的全人工繁殖方法,属于鱼类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刀鲚(Coilia nasus)隶属于属鲱形目鳀科鲚属,又名长颌鲚,俗称“刀鱼”、“毛花鱼”、“刨花鱼”。其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著称,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洄游性鱼类。
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而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2009年的清明前后,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鲚市售价高达6000元/Kg。因此,突破刀鲚的人工繁殖,解决苗种供给不足的问题,继而开展刀鲚的人工养殖和增殖,让美味重回百姓餐桌,拯救这一珍贵物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刀鲚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刀鲚是一种溯河产卵鱼类,必须经过水温、水流等外部因子的刺激,性腺才能发育成熟,具有许多纯海水或纯淡水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生理、生态及生物学特性,其繁殖生态条件较为苛刻。从国内较早关注长江刀鲚生态的学者袁传宓、秦安舲开始,随后,1973年由南京大学生物系鱼类科研组、湖北省长江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安徽省长江水产调查小组和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组成了长江流域刀鲚资源调查协作组,着重对刀鲚的生殖洄游、性腺发育、产卵场分布等进行了生态调查及研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朱栋良于1974年在江西鄱阳湖调查了刀鲚天然繁殖条件及观察了胚胎发育过程;然而,三十年过去了,由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变,刀鲚的生态习性及种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调查研究结果与现状已相去甚远。近几年,众多科研院所纷纷立项开展刀鲚人工繁殖研究,耗资巨大,一直在寻求一种类似于四大家鱼的通过捕获野生雄雌鱼进行人工授精进而进行培育的方式解决苗种问题,然而屡遭失败,尚无成功之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采取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生态养殖培育成熟亲本的方法,结合刀鲚繁殖池塘生态学和组织细胞 学等研究,在充分掌握刀鲚繁殖生态环境和性腺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鱼类繁殖中内在生理变化和外界环境协同作用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刀鲚的全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强亲鱼驯养与培育、模拟自然环境、营养及激素调控等手段,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成熟与排放,改进人工授精工艺,并加强孵化期的管理与生态调控,提高刀鲚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刀鲚的全人工繁殖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1、亲鱼来源
繁殖的亲鱼系江苏省江阴申港段灌江纳苗养殖的F2代刀鲚。
2、亲鱼选育
①前期静水培育。挑选体质健壮、活力好、鳍鳞完整,无伤无病的F2代后备亲鱼,放入面积在6亩以上的静水池塘中,放养密度为80-100尾/亩。后备亲鱼下塘后6天开始投喂青虾、“红虫”等生物活饵料,保持池中饵料生物重量与刀鲚的总重量比约为0.02∶1。日常要管理好池塘水质,及时更换新鲜水和开增氧机。
②后期流水强化培育。到了第2年冬季,将后备亲鱼从静水池按体重规格分池,转入6亩以上的流水池专池培育,放养密度为50-80尾/亩。翌年的2月份开始,流水池每星期冲水2次,每次5-6小时,自4月上旬开始,流水池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水流速保持在0.1-0.15m/s;饲料投喂则加重“红虫”的比例。经过半年的强化培育,3足龄雄、雌亲鱼体重分别可达80g和120g以上,性腺成熟。
3、人工催产、授精
①亲鱼选择。雄亲鱼选择体重80g以上,轻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即散;雌亲鱼选择腹部膨大,有明显的卵巢轮廓,下腹部松软有弹性。
②采精、挖卵检查。用一次性吸管吸取少量精液激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活力情况,成熟的精子有30~50s的快速运动时间;用挖卵器从亲鱼泄殖孔内取出少许卵样,将卵样放人培养皿中,加入透明液(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95%酒精90~95份;10%福尔马林:8~12份;冰乙酸:4~6份;三者按上述比例混合即成)浸没卵样,2~3min后观察卵的形态,成熟的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全部或绝大多数卵核偏位。
③配组。用于繁殖的雌、雄亲鱼性比为1∶3-1∶3.5。
④催产水温。人工催产操作适宜水温在16~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40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