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发光二极管灯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5344.5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古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3/00;F21V23/02;H05B37/00;F21Y101/02;F21W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组,特别是一种车用发光二极管灯组。
背景技术
一般的汽车、机车等常为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方向灯,必须搭配一与发光源电性连接之继电器,以控制方向灯光源的闪烁速度。当其中一边的方向灯损坏而呈断路状态时,继电器将因两方向灯并联的电阻值倍增,而以较正常状态下所闪烁之速度更为快速的方式,以提醒驾驶人需要维修更换方向灯的光源。
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于发光二极管具备使用寿命长、省电、体积小等优点,现今汽机车的方向指示灯,已由传统的灯泡逐渐改为使用发光二极管所替代。
采用发光二极管做为车辆方向灯,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电阻值匹配的问题。由于发光二极管的电阻值远大于传统的灯泡,若是直接将发光二极管与继电器电性连接,将产生继电器无法驱动发光二极管以一固定频率进行闪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方向灯电路上额外设置一匹配电阻,以维持继电器正常作动所需的功率大小,确保发光二极管闪烁频率的正常运作。
然而,方向灯电路于作动过程中,匹配电阻因反复不断地导通电流,而产生相当高的热能,使得匹配电阻本身的温度迅速提高,其匹配电阻的电阻值亦随之上升。根据奥姆定律,流通于继电器内之电流量,将随着匹配电阻的电阻值上升而低于正常默认值,致使继电器无法以正确的频率执行导通及关闭动作,连带影响发光二极管的正常闪烁,且过高的温度将极有可能造成匹配电阻等相关组件的烧毁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发光二极管灯组,藉以改良常用方向灯电路之匹配电阻,容易因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导致继电器无法以正常频率运作,且过高的温度易造成电阻相关组件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所揭露之车用发光二极管灯组,是应用于一车辆上。车辆提供一间歇电源予发光二极管灯组,此间歇电源的供电状态是由连续之复数个供电区域及复数个未供电区域所构成,当发光二极管灯组之总阻抗值高于一预设阻抗值时,车辆将发出一警告讯号。
发光二极管灯组包括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一匹配电阻组件。发光二极管是承接于间歇电源,并于供电区间产生一光线。匹配电阻组件具有一内部开设有容置空间的框体,及一装设于容置空间内的阻抗材料,且阻抗材料是并联于发光二极管,以承接间歇电源。
阻抗材料于每一供电区间启始与终止时,分别具有一第一电阻值与一第二电阻值,阻抗材料藉由容置空间而可散除本身的热能,以使第一电阻值与发光二极管之总阻抗值是低于一预设阻抗值,第二电阻值与发光二极管之总阻抗值是低于预设阻抗值。
本发明之阻抗材料的散热效率良好,使得匹配电阻组件本身的温度不致过高,如此一来,阻抗材料与发光二极管并联所产生之总阻抗值将低于预设阻抗值,发光二极管灯组得以正常频率执行作动,并且大幅延长灯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频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匹配电阻组件之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阻抗材料之温度与阻抗值之关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组之温度与阻抗值之关是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发光二极管灯组
110 间歇电源
111 直流电源
112 继电器
120 发光二极管
130 匹配电阻组件
131 框体
132 阻抗材料
133 金属弹片
t1、t3 供电区间
t2、t4 未供电区间
R1 第一电阻值
R2 第二电阻值
Rt1、Rt2 总阻抗值
Rm 预设阻抗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之电路示意图与频率示意图。本发明所揭露之发光二极管灯组100是应用于一车辆(图中未示)上,此车辆提供一间歇电源110予发光二极管灯组100,而此间歇电源110是由直流电源111与继电器112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古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古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5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