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生态调理剂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5352.X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生;刘正柱;申双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9K17/42;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生态 调理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生态调理剂及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提供作物养分和抑制作物病菌作用的微生物生态肥料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作物长期连作后,容易发生连作障碍,生长不良,易发病,植株矮小,瘦弱,畸形,这是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生态系统变化和生态平衡破坏所致。通常情况下,作物连作后,由于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残株腐解积累大量影响作物生长的化感物质,同时刺激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导致土壤中植物病原菌大量积聚,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生长受阻,最终导致发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些病害大多是由习居在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由于病原菌能在土壤中生存,所以生产上很难防治。通常用化学杀菌剂的方法能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容易造成病菌的抗药性上升,特别是化学杀菌剂残留在土壤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杀死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特别是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因而不是很好的方法。利用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拮抗菌防治作物土传病害,不会污染环境,无公害,不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同时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农田土壤板结,作物品质下降,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无公害绿色肥料和绿色农药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微生物生态调理剂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将具有抗病作用的拮抗微生物和促进作物生长又不污染环境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结合起来,既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又能防治作物病害,同时不会污染环境,生态友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生态调理剂,该微生物生态调理剂通过工业化生产,大量获取微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然后再跟泥炭、农作物秸秆或畜禽粪便混合,堆放几天,进行后发酵,这样形成的微生物生态调理剂作为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使用,既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又能抑制作物土传病害,同时不污染环境,生态友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微生物生态调理剂作为兼具生物防治功能的生物肥料以及土壤改良剂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将培养基置入培养容器内,灭菌后,在26℃-35℃的培养温度下,先接种占培养基重量4~10%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rium)至培养基,培养36-48小时后接种占培养基重量3~8%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再培养45-48小时后接种占培养基重量3~8%的绿色木酶(Trichoderma viride),继续经48-144小时培养后,添加占培养基重量5-10%的碳酸钙或5-15%的粘土作载体,按培养基重量的100-1000倍添加泥炭、米糠、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人粪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混合作吸附剂,混合均匀后堆放发酵6-10天,经干燥、浓缩做成固体或粉末状成品。
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按重量kg/体积L的百分比为:20-40%麦麸、米糠20-40%、0.5-6%豆饼粉、0.5-10%麦粉、0.1-2%硫酸铵、0-0.3%磷酸氢二钾、0-0.2%硫酸镁、0.01-0.2%硫酸亚铁,含量为30-40%的水,控制pH6.5-7.0,做成固体培养基;将培养基置于高压灭菌锅中进行高温灭菌55-65分钟,保持灭菌锅中温度为120-124℃,压力为0.08-0.12Mpa;取出已灭菌的培养基,放置在无菌接种室内冷却,并放置2-3天;冷却后,采用上次方法再灭菌一次;
在培养过程中翻堆或搅动培养基,1-3天内每天翻堆或搅动次3-5次;4-10天内每天翻堆或搅动6-10次。在与载体和吸附剂混合堆放时,每天翻堆一次,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加速泥炭或畜禽粪便或农作物秸秆的腐烂和养分转化,6-10天后,当堆放物不再有刺鼻臭味或堆放体积明显缩小时,将堆放混合物摊晾,阴干,得固体或粉末状物。
本发明制造的多功能微生物生态调理剂作为兼具防病和供养功能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来使用,可广泛用于各种农作物上,同时也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剂。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5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