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钢酸洗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5394.3 | 申请日: | 200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1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远;唐永明;刘英;尹晓爽;杨文忠;万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G1/06 | 分类号: | C23G1/06;C23G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洗 缓蚀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一种钢材酸洗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用以防止碳钢及其制品在硫酸酸洗过程中酸对碳钢材料腐蚀和酸液过度消耗的一种噻二唑类碳钢酸洗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在金属材料、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中,硫酸常用来清洗管道和锅炉等系统中金属材料表面的锈蚀和污垢,因此酸洗对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在酸洗过程中,强酸在清除了锈蚀和污垢的同时也会对金属设备有腐蚀作用,因此酸洗过程中常出现“过蚀”现象,从而造成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另外所析出的大量的酸性气体,会使劳动条件恶化,同时产生大量酸液,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在酸洗时要加入缓蚀剂,以抑制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减少酸的使用量,提高酸洗效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目前常用的缓蚀剂中,铬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无机化合物,由于其具有毒副作用,环境友好性差,有的使用不安全易发生孔蚀,其应用正在受到限制并将逐步淘汰。而绿色有机缓蚀剂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友好,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新的高效,环保的有机缓蚀剂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环保,廉价,易得的碳钢酸洗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碳钢酸洗缓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蚀剂为2-氨基-5-对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氨基-5-(4-吡啶基)-1,3,4-噻二唑或2-氨基-5-(3-吡啶基)-1,3,4-噻二唑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上述缓蚀剂为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时,两种化合物按重量份数的复配比例为:(1-100)∶(1-100);上述缓蚀剂为三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时,三种化合物按重量份数的复配比例为:(1-100)∶(1-100)∶(1-1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碳钢酸洗缓蚀剂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称取2-氨基-5-对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氨基-5-(4-吡啶基)-1,3,4-噻二唑、2-氨基-5-(3-吡啶基)-1,3,4-噻二唑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进行混合,得到缓蚀剂。
上述缓蚀剂为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时,两种化合物按重量份数的复配比例为:(1-100)∶(1-100)称取;
上述缓蚀剂为三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时,三种化合物按重量份数的复配比例为:(1-100)∶(1-100)∶(1-100)称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碳钢酸洗缓蚀剂的在碳钢酸洗中的应用。
按每升酸液中加入缓蚀剂的量为0.001g-2g,将缓蚀剂加入浓度为0.1mol/L-1mol/L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用加有缓蚀剂的酸液浸没清洗钢材,其中浸没温度为10℃-60℃,浸没时间为2-4h。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缓蚀剂是一种噻二唑类有机化合物,此化合物分子内含有氮、硫、氧、杂环等原子或原子团,能有效地吸附于碳钢表面,起到缓释作用。
有益效果:
1.环境友好。本发明缓蚀剂为噻二唑类化合物,为有机缓蚀剂,与目前常用的无机缓蚀剂相比,毒性小,对环境友好,不存在使用后的环境问题,符合绿色缓蚀剂的发展趋势。
2.成本低。本发明缓蚀剂为噻二唑类化合物,合成步骤简单,原料廉价易得。
2.用量低,使用效果好。本发明用于碳钢表面酸洗,添加少量的缓蚀剂就可有效地抑制金属材料在酸洗过程中的有害腐蚀以及酸液的过度消耗,与目前常用的缓蚀剂比较,具有用量低,缓蚀效果高等突出的优点。
3.缓蚀性能稳定。本发明缓蚀剂能承受清洗条件的变化,如温度,酸液浓度等,不影响缓蚀剂的缓蚀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按照GB10124-88《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进行挂片失重试验。
本发明所需原料2-氨基-5-对羟基苯基-1,3,4-噻二唑按照《合成化学》2008年第16卷,P233~236方法合成;2-氨基-5-(4-吡啶基)-1,3,4-噻二唑按照《应用化学》第22卷第3期,2005年3月,P334页的方法合成;2-氨基-5-(3-吡啶基)-1,3,4-噻二唑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第3期,2005年9月,P340-P341页的方法合成。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53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生物降解香菇菌棒包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裁剪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