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燕窝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35895.1 申请日: 2009-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1692880A 公开(公告)日: 2010-04-14
发明(设计)人: 仰榴青;吴向阳;周叶;赵婷;张敏;邹艳敏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015 分类号: A23L1/015;A23L1/29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汪旭东
地址: 212013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脱除 燕窝 中亚 硝酸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燕窝中亚硝酸盐的组合方法,属于食品中超标成分脱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燕窝始载于《本草逢原》,为雨燕科(Apodidae)金丝燕属(Collocalia)的几种鸟类分泌出的唾液与其绒羽混合凝结于悬崖峭壁上而筑成的巢窝,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以及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沿海地带。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的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虚损、咳嗽痰喘等症,以贵重药材及美味佳肴而在民间广为流传使用,有着“东方珍品”的美誉,是宜药宜膳的高级保健品(胡雅妮,李峰,康廷国.燕窝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03-1005.)。现代营养学分析表明,燕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及矿物质等,食后易于消化吸收(胡献国.补肺养阴话燕窝.药膳食疗.2004,(9):8-9.)。药理研究表明,燕窝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清除自由基、强心、抑制花生凝集素凝集、促进小鼠细胞分裂等活性(林洁茹,周华,赖小平.燕窝研究概述.中药材.2006,29(1):85-90.)。因此,食用燕窝成了都市白领们滋补强身、美容养颜的时尚选择。然而,就在燕窝系列产品消费日渐升温之时,燕窝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也日益突显。由于燕窝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所以掺假、造假,滥用起“增色”、“防腐”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在燕窝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亚硝酸盐(惠州市食品安全网,http://www.hzfood.gov.cn/www/yjj/content_?id=6683,进口燕窝含毒不容忽视完善监管机制刻不容缓,发布时间:2009-08-24;武义县食品安全网,http://www.zjfs.gov.cn/info.jsp?newsid=18476,武义县实施《食品安全法》后开出处罚第一大单,发布时间:2009-09-23)。亚硝酸盐是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提物,后者具有较强的致突变和致癌性,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长期食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食品将会增加患癌风险。《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严格限制其仅作为肉类等少量食品的护色剂,其成品中限量为30mg/kg(以亚硝酸盐计),其他食品(包括燕窝)不允许添加。由此可见,如何脱除燕窝中的亚硝酸盐已成为目前燕窝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至今未见有关专利公开或文献报道。

臭氧(O3)是氧(O2)的同素异构体,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白华飞,张昭其.臭氧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食品科技,2003,(1):80-82.)、解毒、保鲜、除臭、漂白、消炎、镇痛、净化空气、活化细胞、促进新陈代谢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处理、食品保鲜或杀菌、医药领域等方面。臭氧作为氧化剂的优点是生成的终产物是水,无污染,为环境友好的绿色氧化技术。目前未见利用超声技术和臭氧技术的组合法脱除燕窝中亚硝酸盐且能保持燕窝的盏型和颜色不变的专利公开或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脱除燕窝中亚硝酸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超声技术和臭氧技术组合脱除燕窝中的亚硝酸盐,使燕窝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到30mg/kg以下,同时可保持燕窝盏型和颜色不变。具体步骤为:燕窝于水中超声处理10~30min,水洗3次后置于臭氧发生器中,以水为介质臭氧处理60~120min,自然晾干即可;其中所述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为50~2500W,超声频率20~50kHz。

按GB/T 5009.33-2008标准的第二法分光光度法测定燕窝原料和组合法处理后的亚硝酸盐含量。燕窝经该技术处理后,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于30mg/kg,低于食品限量标准。

该发明的优点是:(1)可保持燕窝盏型和颜色不变;(2)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品,臭氧氧化后产物为水,无有害物残留,对燕窝本身和环境不造成污染,为环境友好、绿色处理技术;(3)臭氧兼具杀菌功能,处理后的燕窝不易霉变;(4)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少,经济,适用于工业化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5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