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投光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6463.2 | 申请日: | 200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梁赖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赖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19/00;F21V3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更确切的说是一种LED投光灯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各种广告牌、招牌、黑板及建筑物夜景等照明场合,都采用了大量的投光灯,随着大功率LED灯技术的成熟,LED灯以其节能、环保及长寿命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LED投光灯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现有的LED投光灯结构中,LED灯一般规则呈线性排列在平面上,并且采用单一光束角的透光部件,这种结构形式的LED投光灯存在如下缺陷:
1.光利用率低。为了使光分布均匀,只能远离被照物。根据照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原理,拉远距离只能使被照面照度明显降低,间接地浪费了电能;
2.灯具安装不牢靠,光容易偏离正常射向。由于工艺等原因,现有LED投光灯需由多个灯或灯条组成照明系统,而射向调节机构容易失效变向,造成个别灯具偏离正常射向;
3.光均匀度差。已有的梨形对称配光,光落差较大,造成被照面亮度相差大,即光均匀度差,而反光罩式的不对称配光在上下两边的光强比在1.5/1以下,达不到合理的2.5~3/1左右,只能靠拉远距离来弥补,造成光及电能浪费;
4.安装不方便及影响被照物外观。由于现有LED投光灯体积宠大,既不方便安装,又不方便隐蔽,影响了被照物整体外观;
5.容易发生玻璃破碎现象。由于防水需要采用坚硬的玻璃来透光,而玻璃常因各种原因破碎,造成灯具功能的失效以及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光均匀度好、配光合理的LED投光灯具。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LED投光灯具,包括条状散热件、固定于散热件中的发光组件以及套于散热件外周的灯罩,发光组件由LED灯以及固定LED灯的铝基板组成,在每个LED灯前端套有聚光部件,所述的散热件中开有纵向的凹槽,各LED灯平贴于凹槽底部以及倾斜安装于凹槽两边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发光组件以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为一组,每组均设置有LED灯位于凹槽底部以及凹槽的两边沿。
进一步的,在散热件凹槽两侧外周设置有纵向的槽道,槽道中安装有与灯罩紧密接触的防水胶条,在散热件两端设置有防水胶垫以及防水堵头,防水胶垫、灯罩以及防水胶条将安装LED灯的凹槽形成水密封的密封腔。
作为更进一步改进,在密封腔后部的散热件以及灯罩上设置有利于空气流通加速散热件散热的通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聚光部件为光束角各异的透镜或反光杯,光束角各异的对称配光混合成为一种不对称配光。
为了增加兼容性,在需要将灯具安装于T8型灯座或灯盘上时,在散热件两端可增加与T8型灯座相匹配的灯头,灯头两电极接脚与LED灯极脚电连接。
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光利用率高。由于光为不对称配光,灯具与被照物的距离可缩短到0.5米以下,比现有灯具所需的1.5~3米大大减少,光利用率提高,节省了电能;
2.灯具结构牢固可靠,整体性好。由于没有受到工艺限制,灯具长度可达到3~4米甚至更长,整个照明系统整体性好,减少灯具偏向机率;
3.光均匀度好。由于采用三种对称配光,组成一种非对称配光,且为线性排列,既保证光均匀性好,使光强随着距离变大而增强,被照面上下两边光强比达到2.5/1以上,被照面各处亮度相差不大,光均匀度好;
4.安装牢固,易于隐蔽。本LED投光灯体积小,外形成细管状,容易固定,刮台风时射向不容易改变,且细管状外形隐蔽性好,给人一种没有灯具的照明感觉;
5.没有玻璃破碎问题。由于采用高强度的PC作为灯罩,不存在玻璃破碎问题,而独特的防水防尘结构也大大减少灯具的防水防尘失效;
6.可实现对称及不对称配光两种形式。由于有三个面排布发光部件,当用三个面时为不对称配光,用一个面时为对称配光,这样有利于拓宽用途,当用作广告、招牌及黑板等照明时用不对称配光,当用于建筑物夜景照明等用途时用对称配光,增强立体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发光组件在散热件凹槽中分布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发光组件位于凹槽左侧边沿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施例发光组件位于凹槽中间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施例发光组件位于凹槽右侧边沿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施例不对称配光混合生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赖,未经梁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6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弦直流变频空调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节能型天然气加气子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