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6515.6 | 申请日: | 200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4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岳敏;陈伟川;李永忠;吴永俊;沈奕;黄晓炀;程立强;王瑞生;杨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5;G02F1/13363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德轩 |
地址: | 515065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模式 液晶显示器 | ||
1.一种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包括上透明基板、下透明基板和负性液晶层;上透明基板的内侧面设有上电极,上电极的内侧面设有上垂直配向层;下透明基板的内侧面设有下电极,下电极的内侧面设有下垂直配向层;负性液晶层设于上垂直配向层和下垂直配向层之间;上电极由多条相互平行的上条状电极组成,下电极由多条相互平行的下条状电极组成,上条状电极和下条状电极均呈长方形状,上条状电极与下条状电极相互正交,形成像素矩阵,上条状电极和下条状电极的交叠区域为像素区域,其特征是:所述每个像素区域中,上条状电极由沿其走线方向设置的上沟槽分割成多个上条状次电极,下条状电极由沿其走线方向设置的下沟槽分割成多个下条状次电极,上条状次电极和下条状次电极的交叠区域形成次像素;同属一上条状电极的上条状次电极之间保持电导性,同属一下条状电极的下条状次电极之间保持电导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上透明基板的外侧面设有上偏光片,下透明基板的外侧面设有下偏光片;上偏振片的偏光轴与下偏振片的偏光轴相互垂直;上偏振片的偏光轴与上条状电极成45°夹角,下偏振片的偏光轴也与上条状电极成45°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每个像素区域中,上条状电极由上沟槽分割成多个宽度一致的上条状次电极,各上沟槽的宽度一致;下条状电极由下沟槽分割成多个宽度一致的下条状次电极,各下沟槽的宽度一致;上条状次电极与下条状次电极相互正交,形成次像素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上条状次电极的宽度为10~100微米,上沟槽的宽度为3~15微米;下条状次电极的宽度为10~100微米,下沟槽的宽度为3~15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像素区域之外,设有将同属一上条状电极的上条状次电极电连接的连线,和/或将同属一下条状电极的下条状次电极电连接的连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像素区域之外,设有将同属一上条状电极的上条状次电极电连接的连线,和/或将同属一下条状电极的下条状次电极电连接的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上透明基板的外侧面设有上偏光片,下透明基板的外侧面设有下偏光片;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上设有与负性液晶层光程差相匹配的C--plate补偿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上设有与负性液晶层光程差相匹配的C--plate补偿膜。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矩阵垂直配向模式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上设有与负性液晶层光程差相匹配的C--plate补偿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未经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65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输入路径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管线固定用扎带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