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7223.4 | 申请日: | 200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麦广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广树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1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手机、MP3、MP4或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2000年10月25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告CN2403133Y中公开了一种“插壁式移动电话充电器”,主要包括开设于顶部的插置槽,以及设于一侧壁面的插头,其中该插置槽为内凹状,内部可用以供移动电话或电池置放用以作充电或放电,该插头平设凸出于一侧壁面上,且该充电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子电路;将充电器插头直接插置于墙壁上的插座中即可定位并使用,免除已知充电器需延设电线的困扰与不便。这种充电器虽然可以免除充电线的困扰,但其缺点是内凹状的插置槽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不同型号的手机之间不能共用充电器,造成资源的浪费;即使是小于插置槽而可以插入插置槽的内手机,也会因为难以使手机上的充电插孔对准插置槽底部的充电插头而造成使用困难。
现有另一种手机充电器叫座充,所谓座充是在充电座(外壳)上设置与手机底部相配的插槽,在插槽内设置与手机上的充电触头对应的电极片,在充电座与市电电源之间用电源线连接,手机与充电座之间无需用软线连接,充电时,将手机直接插入充电座的插槽中即可使手机中的充电触头与插槽内的电极相接触而向手机充电,其充电座上的插槽同样必须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不同型号之间的手机不能共用同一充电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中存在的不同待充电产品之间不能共用充电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数码产品充电器,使大多数不同型号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可以共用同一充电器,且待充电产品可方便地安放在充电器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和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头,该转换头下端设有两片触片、上端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所述两片触片分别与充电插头电连接;外壳上设置摆轴沿左右(大致水平)走向的摆块,该摆块上固定两块分别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条形电极片,且两块电极片分别位于通过所述摆轴的垂直平面的两侧,外壳前侧还设有向前伸出的限位块;将转换头上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产品之充电插孔后,手执待充电产品使转换头下端朝下并逐步下移直到所述摆块上的两块电极片分别与转换头上的两片触片接触,使摆块向上支撑住待充电产品,然后松开手使待充电产品连同摆块一道以所述摆轴为轴摆动到待充电产品的背部靠住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一般情况下是靠在外壳前侧或电源插座前侧),再将待充电产品以所述两触片与两电极片的接触点的连线为轴向左或右摆过一角度而靠住所述限位块,从而利用摆块、限位块、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将待充电产品定位在所述外壳中(也即利用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限定待充电产品以摆块的摆轴为轴前后摆动的幅度,而利用所述限位块限定待充电产品以所连线为轴左右摆动的幅度),同时使转换头下端的触片与摆块上的对应电极片保持相互接触而实现电连接;市电电源经电源插脚输入到充电电路后被降压、整流、滤波、稳压后送到所述摆块上的两只电极片中,再经转换头上的两只触片、充电插头送入待充电产品的电池电极对电池进行充电。当然,上述松开手后,待充电产品的背部也可以不靠住所述外壳或电源插座或墙壁,而使待充电产品保持垂直后以所述两触片与两电极片的接触点的连线为轴向左或右摆过一角度而直接靠住所述限位块,从而利用摆块、限位块将待充电产品定位在所述外壳中,但这种操作方式的后果是待充电产品被定位得不是太可靠,容易从所述外壳中向前滑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限位块的最前端再设置限位翼,但这样会使充电器结构复杂或成本增加。对于不同型号但具有相同充电插孔的待充电产品,可能其充电插孔位于边上的位置不尽相同,但因为本发明中所述的电极片为条形,只要电极片的长度足够长,转换头上的触片同样可以与电极片接触,所以可以共用同一充电器,而且不需更换转换头;具有不同充电插孔的待充电产品,只需更换与之相配的转换头(转换头下端的触片尺寸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转换头上端的充电插头)即可。上述技术方案中,因为电极片上没有定位齿,所以,当待充电产品向左或右摆过一角度后,转换头上的触片会滑向电极片的尽头直到被摆块端部的凸起端或电极片端部的凸起端限位,因此,转换头下端向下伸出的触片要足够长,否则如果触片在电极片上滑过的距离太长时(即待充电产品向左或右摆的角度太大),可能因转换头的底边碰到电极片而造成电极片与触片接触不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广树,未经麦广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2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联网数据分发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缓冲层制备氧化锌薄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