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7750.5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3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任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04 | 分类号: | A01N63/04;A01N43/90;A01N65/00;A01P7/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任 重 |
地址: | 510642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蜡蚧轮枝菌 印楝素复配 杀虫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杀虫剂,特别是一种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
背景技术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活体微生物农药,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的特征,可作为防治某些对苏云金杆菌(Bt)产生抗药性的昆虫的替代防治药物,开发利用蜡蚧轮枝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蜡蚧轮枝菌分布广、对烟粉虱、温室白粉虱、蚜虫、蓟马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印楝素(azadirachtin)被公认为对昆虫具有拒食、胃毒、触杀和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扰乱昆虫的内分泌,作用靶标为脑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前胸腺等,影响促进前胸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减低前胸腺对前胸腺激素的感应而造成20-羟基蜕皮酮合成、分泌的不足,致使昆虫变态发育受阻。印楝素制剂对400余种昆虫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对高等动物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但是印楝素的资源有限,印楝素制剂的供应量远低于生产中的需求量。采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可以减少生产实际中的使用量,采用亚剂量的农药与生物农药混合是提高微生物杀虫剂的速效性和减少农药残留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开发印楝素的复配型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利用昆虫病原真菌作为印楝素的复配活体生物农药,既可减少生产实际中印楝素的使用量,又可以实现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发现有相关的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的相关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复配的杀虫主剂。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由所述杀虫主剂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复配的杀虫主剂,所述主剂为蜡蚧轮枝菌和印楝素的混合物,所述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的质量比为100∶0.05~0.30。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的质量比优选为100∶0.08~0.2。
所述的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菌株VL-N6,属丝孢目,轮枝孢属,分离于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菌株保藏号:CCTCC No:M-208086,2008年6月10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在申请号为200810029163.7的专利申请中对蜡蚧轮枝菌已有具体的描述。所述蜡蚧轮枝菌菌落白色至奶油色,薄絮状,背面无色至深浅不一的黄色。分生孢子梗不发达,似营养菌丝,其上有单生、对生或3~4个轮生的瓶梗,瓶梗纤细,大小因菌株及菌龄不同而差异较大,8.5-40×0.8-2.2μm;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两端圆,单生,在瓶梗顶部聚集成头状,大小因菌株及而变异较大,2.3-10×1-2.6μm。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蜡蚧轮枝菌为蜡蚧轮枝菌菌粉或蜡蚧轮枝菌孢子悬浮液。
本发明所述杀虫剂起杀虫作用的是所述主剂,按照本领域现有常规技术配以辅剂获得方便施用的效果即可,作为优选的方案,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由所述杀虫主剂制备得到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20~60%,辅剂为40~80%。
稳定剂、助剂和填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分别为稳定剂占复配杀虫剂23~30%、助剂占复配杀虫剂7~22%、填料占复配杀虫剂10~35%。
所述稳定剂优选为甘油、0.21M的磷酸盐缓冲液或石蜡油;所述助剂优选为吐温-80、甲基绿、木质素磺酸钠、润湿剂LX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填料为高岭土、硅藻土或陶土。
所述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可以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油剂等剂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用菌株从中国广东省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分离获得,为中国本土的菌株,并非从国外引进,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
(2)采用亚剂量的农药与生物农药混配,确定了获得良好杀虫效果的混配比例,降低了印楝素的用量和农药残留量,适应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