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扁平化后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7810.3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有;魏丽梅;宋琳洁;江小波;刘青;张罗华;程柳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富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27/00 | 分类号: | D06C27/00;D06C7/00;D06B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2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玻璃纤维 扁平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扁平化后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广泛应用于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等电子设备的印制 线路板中,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覆铜板(PCB)的两大主要材料之一。
由于玻璃纤维纱及玻璃纤维布制造工艺等因素的限制,玻璃纤维布由经 纱、纬纱织布而成,经纱、纬纱一般由上百根到数百根直径数微米的单丝经 淀粉等有机物作为集束剂集束而成,因织造加工等的需要,这种集束而成的 原丝还要经过捻纱机加捻,因此构成玻璃纤维布的经纱、纬纱一般是圆柱形 或椭圆柱形。完成织造加工得到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由于未脱浆的玻璃纤 维布上存在淀粉等有机物,影响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结合,不能直接售卖给下 游用户生产覆铜板使用,需要对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进行后处理,把未脱浆 的玻璃纤维布上的有机物经热分解去掉,再在玻璃纤维布上用偶联剂浸渍, 才得到成品,浸渍偶联剂的目的是使玻璃纤维布与树脂结合得更好。
玻璃纤维布制作覆铜板,一般是玻璃纤维布先含浸环氧树脂,制作成半 固化片,然后用单张或数张半固化积层加热加压作成积层板,积层板是通过 配线等的加工形成各种电子元件的印制线路板。积层板要求的特性:1、耐吸 水性、耐热性;2、表面平滑性;3、内部树脂和玻璃纤维分布的均一性(便 于钻孔加工,特别是微小孔)。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向短、小、轻、薄的方向以及多功 能、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这除了要求电子玻璃纤维布越来越薄外,对电子 玻璃纤维布树脂的含浸性、抑水性、表面光滑性、透气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 的树脂含浸性、良好的抑水性、表面光滑性好、透气度低的电子级玻璃纤维 布扁平化后处理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a)经喷气织机织布后得到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
(b)将所述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经水温为50~90℃的水洗装置进行水洗 浸泡;
(c)将水洗浸泡过的所述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再经压力为10~ 75kg/cm2、冷却水温度为5~25℃冷却加压压辊进行扁平化加工定 型;
(d)将扁平化加工后的所述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直接用的铁芯卷取;
(e)再将铁芯卷取的所述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直接经热脱浆炉进行热脱 浆处理,得到有机物残留量小于0.04%的扁平化玻璃纤维布;
(f)再经立式表面处理机组进行偶联剂的浸渍处理,得到扁平化电子级 玻璃纤维布。
进一步,所述步骤(b)中水温为70~85℃。
进一步,所述步骤(c)中压力为60~70kg/c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将所述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经水温为 50~90℃的水洗装置进行水洗浸泡,将水洗浸泡过的所述未脱浆的玻璃纤维 布再经压力为10~75kg/cm2、冷却水温度为5-25℃冷却加压压辊进行扁平化 加工定型,玻璃纤维布由经纱、纬纱织布而成,经纱、纬纱附着有淀粉、聚 乙烯醇(PVA)等有机物,利用淀粉等有机物遇水会溶胀的原理,所以可以使 玻璃纤维布的经纱、纬纱变得扁平,使得玻璃纤维布上的经纱、纬纱之间的 间隙变窄,使得玻璃纤维布表面凹凸减少,因此本发明处理后的电子级玻璃 纤维布具有良好的树脂含浸性、良好的抑水性、表面光滑性好、透气度低。
使用本发明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制造的积层板,该积层板的耐吸水性、耐 热性及表面平滑性都得到改善,从而改善积层板的加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用本公司生产的7628坯布(未脱浆的玻璃纤维布)使用本发明进行处理 得到数据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富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富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