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舷外快速救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7824.5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邢瑞林;汤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海林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C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407广东省广州市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快 救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上特别是海上进行快速救援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
背景技术
船在海面上航行时,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船上人员落水现象,有偶然落水,有失足落水等等。现有的救生设备主要是救生圈,遇有人落水,通常是向落水者位置抛出救生圈;用此方法施救比较困难,因为海面上航行的船晃动比较严重,平稳性不好从而在船上捕捉目标比较困难;另外,想要使船靠近落水者也比较困难,因为船在向落水者靠近时,必然会推动船侧的水流动,水流则带动落水者漂离船只。因此,单纯依靠上述方法进行水上救援尤其是海上救援,其效率太低,常常导致舷外救生时间过长而发生危险或者对人体产生损害。
如果落水人员不能及时获救,落水者就可能会出现溺水的危险;即使不溺水,人体也不适宜长时间浸泡于水中,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或者夜晚比较寒冷的时候,会冻伤身体组织,对人体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害;而在酷热的天气中,长时间暴露于水面的落水者也会容易导致中暑或衰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上对落水者快速、准确地提供救援设施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舷外快速救生系统,用于快速救援落水人员,所述救生系统包括遥控运输艇、附设于该遥控运输艇的救生器具、一端固接于遥控运输艇的缆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救生器具包括可充气形成救生圈的气胀圈、用于为该气胀圈进行充气的气瓶,该气瓶内装有压缩气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遥控运输艇包括使所述舷外快速救生系统浮于水面的艇体、驱动该艇体运行的驱动装置、控制该驱动装置运作的遥控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艇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艇体移动的电机、调整所述艇体运行方向的舵机、接收所述遥控器的遥控信号并根据该遥控信号控制所述电机和舵机动作的控制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还包括供船上人员随身佩带的可发出救援信号的信号发生器、用于接收所述求援信号的信号接收器,该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求援信号时发出报警信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还包括信号追踪器、追踪信息接收器,该信号追踪器用于接收所述求援信号、测定信号发生器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追踪信息接收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还包括附设于所述艇体并发送艇体定位信号的定位发射器、用于接收所述艇体定位信号的定位接收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还包括附设于所述艇体的收缆信号发送器、用于接收收缆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的收缆信号接收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还包括附设于所述艇体的防水对讲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舷外快速救生系统中的驱动器推动其艇体快速准确的将救援器具运送到达救援目标位置,由于该运输体即艇体以及救援器具体积小,排水量小,运行过程灵活、快捷,可以第一时间实施救援,防止落水者遇溺,避免落水者长时间受淡水、海上、冷水、热水浸泡,大大减少人体所受伤害。上述救援器具可以包括待充气的气胀圈和装有压缩气体的为该气胀圈进行充气的气瓶,将气体压缩后装入气瓶,大大减小救援器具的体积,使用未充气的气胀圈,极大地缩小救援器具的体积,使得运送过程阻力大量减小,使得救援器具的快速送达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舷外快速救生系统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具有信号控制装置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具有信号控制装置的舷外快速救生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海林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海林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层铆压式橡胶环结构金属气缸垫
- 下一篇:正反向交替流自复氧生物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