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7924.8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陆社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富士宝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51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办公室或房间等类似场合取暖用的电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暖器,由壳体和加热管组成,利用反射板的反射作用将加热管产 生的热量反射出并对特定的部位或区域加热,显然这种电暖器只能对局部加热 有很好的效果。如果需要对整个比较大的空间均匀升温,则显得无能为力。
为此有人提出了利用散热片制造电暖器的技术方案,比较典型的文献是 2002年2月27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CN01224278.0,名称为“一种电暖器” 的专利。其次申请日为2003年5月23日,专利号为US6901213,名称为 “Electric heater”(电暖器)的美国专利也公开与该中国专利基本相同的技 术方案。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暖器,装有反射板和散热导流片,利用反射板的 辐射作用对局部空间进行快速加热,利用散热导流片产生的垂直方向的对流提 高室内的整体温度。但该技术方案非常明显的缺陷是在壳体内装有大量的散热 导流板和支撑所述散热导流板的支撑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制造成本高,产品 装配麻烦,如果散热导流板表面积累灰尘,不仅散热效果明显下降而且维修保 养也很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又能快速对室内空 气予以加热升温的电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下部 设置有空气进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出口;还包括容纳在所述壳体内 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横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具有反射面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朝 向所述发热元件并基本与所述发热元件平行地横向延伸;在所述反射板的反射 面的对面位置设置有蜂窝板;所述蜂窝板上设置有呈蜂窝状小孔,所述蜂窝状 小孔的孔壁具有反射面;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反射板与所述蜂窝板之间所形 成的加热容腔内;从而可以使进入所述加热容腔内的冷空气被加热后快速地从 所述空气出口排出,也可以通过所述蜂窝板上的具有反射面的蜂窝状小孔,对 从所述加热容腔经所述蜂窝状小孔散射出的红外线能够充分反射,也能够让所 述加热容腔内的红外线从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散射出所述壳体外部。
所述蜂窝板一般由具有一定宽度并且具有反射表面的长条状薄板(如薄铝 板)按蜂窝状依次焊接组装而成,组装完成后所述长条状薄板的宽度就是蜂窝 板的厚度。所述蜂窝板不仅能进一步阻挡外面的杂物进入加热容腔内,还可以 也能使所述加热容腔内的空气与所述蜂窝板壁充分换热。
所述蜂窝状小孔或所述反射板所具有的反射面,是一种表面比较平滑而能 够对光线具有反射功能的表面。
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的对面位置设置有蜂窝板,是指所述蜂窝板的板平面 与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相对设置从而形成容腔型气流加热通道。所述红外线从 所述加热容腔散射出来,是指红外线经过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照射到所述壳体 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侧部位设置呈网 格状的第一隔离网,所述蜂窝板位于所述第一隔离网的内侧;从而可以使所述 加热容腔内的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红外线能够从所述第一隔离网散射出,又能防 止使用者误碰容腔内的发热元件。所述第一隔离网由纵横交错的条状件交叉固 定组成,或者是由纵向或横向的条状件单独排列组装而成;其网格的间距大小 须保证安全使用,特别是保证儿童的手不会直接伸入到加热容腔或触摸到电热 元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蜂窝板基本贴在所述第一隔离网的内侧 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蜂窝板的厚度在5~25MM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反射板进气孔;所述反 射板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呈倾斜状设置,其中所述发热元件所处的加热容腔 的横截面从下往上逐步变大。这样所述反射板外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反射板进 气孔进入所述反射板内的加热容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反射板的横向方向设置一个以上的横 向台阶,所述反射板进气孔设置在每一个所述横向台阶的水平壁部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发热元件为石英管电热元件;作为等同 的方案,还可以是钢管电热元件或碳棒电热元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壳体的后侧外壁是板状体,在所述后侧 外壁上间隙设置有后侧进气孔;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后侧外壁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富士宝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富士宝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9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空调节能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