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光开关及其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8757.9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6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金崇君;饶文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燕娴;黄 磊 |
地址: | 510275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全光开关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在第一介质层A与第二介质层B交替堆叠的多层膜结构中掺入一个中心缺陷层C或两个位于多层膜结构中部的对称缺陷层C,再在多层膜结构中远离缺陷层C的两端对称地掺入两个侧边缺陷层D;第一介质层A与第二介质层B的折射率比大于1.1,两相邻的第一介质层A与第二介质层B组成一个周期的介质膜;侧边缺陷层D与缺陷层C间隔N个周期的介质膜,以避免侧边缺陷层D与缺陷层C发生相互耦合作用,其中N大于或等于6;
步骤102,调节缺陷层C的参数,获得两个缺陷模;然后设置侧边缺陷层D的光学厚度,使得两个侧边缺陷层D产生的缺陷模与缺陷层C产生的缺陷模之一重叠,从而获得两个具有不同Q值的缺陷模,两个缺陷模的Q值比为2-4;
步骤103,将低Q值缺陷模设置为泵浦光通道,高Q值缺陷模设置为探测光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101中掺入一个中心缺陷层C时,步骤102中所述缺陷层C的参数为中心缺陷层C的光学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101中掺入两个对称缺陷层C时,步骤102中所述缺陷层C的参数为两个对称缺陷层C的光学厚度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缺陷层C的光学厚度为n×λ0/4,n取大于3的奇数,λ0为中心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对称缺陷层C的光学厚度为n×λ0/4,其中1<n<3,λ0为中心波长,且间隔2至6个周期的介质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A、第二介质层B的光学厚度均为四分之一波长;第一介质层A、缺陷层C、侧边缺陷层D选用同一种非线性材料。
7.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光开关为主要由第一介质层A与第二介质层B交替堆叠而成的多层膜结构;所述多层膜结构的中部设有一个中心缺陷层C或两个对称缺陷层C,两端设有两个侧边缺陷层D,侧边缺陷层D与缺陷层C间隔N个周期的介质膜,其中N大于或等于6;泵浦光通道为缺陷层C和侧边缺陷层D所产生的两个缺陷模中Q值较低者,探测光通道为缺陷层C和侧边缺陷层D所产生的两个缺陷模中Q值较高者,探测光通道与泵浦光通道的Q值比为2-4;
所述多层膜结构的中部设有一个光学厚度为n×λ0/4的中心缺陷层C,n取大于3的奇数,λ0为中心波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结构的中部设有一个光学厚度为27×λ0/4的中心缺陷层C。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结构的中部设有两个间隔2至6个周期的介质膜的对称缺陷层C;两个对称缺陷层C的光学厚度均为n×λ0/4,其中1<n<3,λ0为中心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875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床数控软硬件多轴插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管端内外壁感应法探伤复合磁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