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软件特性的RUP定量过程裁剪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9744.3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0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罗笑南;李洁珊;陈巧珍;毛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6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软件 特性 rup 定量 过程 裁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件开发过程优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软件特性的 RUP定量过程裁剪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在软件开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由于开发团队 对标准开发过程缺乏正确且深入的理解,许多企业面临包括开发成本高,开发过程 过于繁复在内的多种问题。目前企业中,较常使用的是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这一软件开发过程,它可被应用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RUP标准流程包 括Bussiness modeling,Requirements,Analysis & Design,Implementaion,Test, Deployment,Project Management,Configration & change Management以及Enviroment 九个部分。可以看出,RUP标准流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全面。但是,它并非十全十美 的。由于“过分的”面面俱到,开发框架便难免有些死板,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因 此,当软件开发团队,尤其是小型软件开发团队,简单套用RUP标准流程进行软件 开发时,便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开发周期过长,文档量过大的“过载”现象。于是, 实施应用困难多,不适应性突出等问题都成为软件质量和软件团队开发能力进一步 提高的瓶颈。所以,根据软件开发过程的多样性,在RUP标准流程的基础上,针对 软件的某一特性进行裁剪,对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等标准流程时面临的由于开发资源的不同而导致的“超载”问题,保障过程的适用 性和有效性,提供一种针对软件特性的RUP定量过程裁剪方法。通过具有针对性的 软件开发过程裁剪,可以使开发流程更好的适合不同项目的需求,从而使软件开发 过程中遇到的成本过高、开发“过载”等问题得以解决,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的效 率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针对软件特性的RUP定量过程裁剪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步 骤:RUP流程扩充裁剪和RUP扩充流程适用性裁剪,其中,
所述的RUP流程扩充裁剪是针对软件特性需求,对其进行的适当扩充,目的在 于形成专门的工作流程用于保证某一软件特性的需求,例如,当某个系统对可靠性 有较高要求的时候,根据软件可靠性的可估算性,可以在RUP标准流程中增加专门 针对软件可靠性的有关活动、制品和角色,形成保障软件可靠性的专门工作流程, 从而使得可靠性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
所述的RUP扩充流程适用性裁剪是对扩充后得到的专门工作流程进行与元素 及元素属性有关的过程适用性裁剪。
所述的元素,可以是一个活动(activity),可以是一份制品(artifact),也可以是一 个角色(role)。
所述的RUP扩充流程适用性裁剪对得到的工作流程中的活动、制品、角色,及 其属性等方面进行增加、删除或修改,从而使它更“贴身”,更适合不同软件开发 项目的实现目标。
所述的RUP扩充流程适用性裁剪可以通过各个元素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相应 的裁剪操作。所谓的关联度,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密切程度。根据元素之间的密切 程度,可以得到对某一元素应采取的增加、删除或是修改的操作。
所述的各元素的关联度,利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来确定,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构造两个有限论域,U和V,其中,
U代表与元素a相关的元素的集合,即
U={u1,u2,u3,u4…}
例如,保障可靠性工作流程中,由活动:相关各项指标制定的相关元素组成的 集合,即为:
U={软件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可靠性计划}。
V则代表关联度组成的集合,即:
V={很密切,密切,一般,疏远,很疏远}
这样,U与V就构成了矩阵同时,由于不同元素所占的权重有所不同,所 以,本发明确定了与元素a相关的不同元素的权重值αi,这些权重值共同构成了另 一个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9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