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中红外宽频场理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0138.3 | 申请日: | 200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家俊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宽频 理疗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近、中红 外场理疗仪。
背景技术
科学研究证实,红外线是介乎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电磁场。在生物 学中经常将电磁波谱中波长为0.76~1.5μm的电磁波叫近红外线,波长为 1.5~5.6μm的叫中红外线,波长为5.6~1000μm的叫远红外线,一般人体 正常体温为37℃,其红外辐射峰值波长约9.5μm,在人体辐射的总能量 中,波长小于5μm的占1%,5~9μm的占20%,9~16μm的占38%,大 约16μm的占41%。人体是天然的最佳的红外线吸收体,其皮肤表面可 吸收2~20μm的中远红外线,其穿透深度为0.5~10mm,在此范围内涉及 的人体组织有表皮层、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它皮下组织等。众 所周知,红外线辐照人体可使外部电磁波在人体内部转化为热能,引起组 织温度上升,产生所谓的温度效应,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促 进组织修复再生能力和平衡神经体液调节的四大功能;此外,临床应用表 明,红外辐射人体还可直接产生所谓的非热效应,或者称热外效应,此时 所辐照的红外线相当于外部的触发信号,而效应的能量来源于人体内部的 代谢能,对人体的深层组织产生许多奇异效应。
目前,红外治疗仪在各种疾病在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 果,其品种琳琅满目,专利多种多样。如红外治疗仪、远红外理疗仪、频 谱仪等。对于消费者防病治病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ZL 90109331、ZL 96117067的共同特征是红外发射源均为陶瓷发热管,即陶 瓷管表面涂层按一定配方的金属氧化物,管内置放合金电阻丝电热元件, 缺点是红外辐射转换效率低、红外频谱分布范围较窄。又如ZL 00112686 采用五片电阻不同的圆弧型发热基片,表面分布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涂层, 虽然扩展了红外频谱分布范围,但是红外辐射转换效率低的缺点却没有得 到克服,其频谱分布15μm以外的远红外,而人体吸收能力最佳是5μ m-8μ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红外辐射 频率分布在0.7μm-13.8μm,波峰为1.5μm-8μm且振幅平坦的近中红 外辐射场,与人体自身5μm-8μm共振,吸收率最强,理疗效果最佳的 近中红外宽频场理疗仪。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近中红外宽频 场理疗仪,包括底座、支架、外壳、反射罩、近红外光能发生器以及控制 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能发生器外设置有蜂窝状换能器,该蜂 窝状换能器与近红外光能发生器组成近、中红外场辐射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蜂窝状换能器为金属板,表面设有 远红外转化涂层,板上设蜂窝网状孔。
所述蜂窝状换能器为陶土和金属氧化物、碳化物、稀土元素制成的陶 瓷板。
所述近红外发生器由环形或U型光波管组成,管壳为渗有少量稀土 的红色石英玻璃管。
所述外壳与近红外发生器间设有抛物面型反射罩或双抛物面型反射 罩。
所述外壳与反射罩留有气流间隙。
所述外壳的端面通过由螺母、螺杆以及垫圈构成的紧固件固定有防护 网。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外壳通过支撑杆固定于底座上,外壳内 部设置有发热元件支架,近红外发生器固定于该支架上。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近红外发生器与蜂窝状换能器相结合,近红外发生器产生 0.5μm~5μm,峰值为0.7μm~1μm频谱,通过蜂窝状换能器的网孔直 接辐射;蜂窝状换能器受到近红外发生器辐射,其能量转换为2.5μm~ 25μm,峰值3μm~5μm频谱;两个频谱合成叠加形成与人体共振的1.5 μm~8μm近中红外场,使人体对红外辐射吸收率达到最大的提高,理 疗效果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 2、电源线 3、支架 4、外壳 5、反射 罩 6、近红外发生器 7、蜂窝状换能器 8、控制电路 9、支撑杆 10、 螺母 11、螺杆 12、垫圈 13、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家俊,未经李家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篮球网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