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式炭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0502.6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7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智勇 |
主分类号: | B27M1/06 | 分类号: | B27M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张培祥 |
地址: | 529075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炭化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炭化装置,特别是一种离心式炭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制造竹木日用品时,使用大量的化学涂料,由于涂料存在着许多有害物质,对环境有污染,也不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由于炭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以及良好的防腐功能,因此需要利用一种竹木炭化设备将竹木制品的表面炭化,减少涂料的耗用,减少涂料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离心式炭化装置,用于炭化竹木制品的表面,减少涂料的耗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为了达到将竹木制品表面炭化的目的,离心式炭化装置由密封桶、金属网桶、离心机及金属液体锡构成,金属液体锡位于密封桶的桶底内,离心机的离心叶片位于密封桶的桶底内,离心叶片浸泡在金属液体锡上,桶底内设有电热元件,金属网桶位于密封桶内,金属网桶位于离心叶片的上方,竹木制品放于金属网桶内被离心机扬起的高温金属液体锡炭化。
为了竹木制品的方便放入及取出,密封桶由桶身与桶盖构成,桶身与桶盖之间设有铰链连接,铰链的另一边桶身与桶盖之间设有卡扣,桶身与桶盖的接口设有密封垫,防止金属液体溅出。
为了将密封桶内的金属液体扬起到金属网桶的竹木制品上,离心机由离心叶片与电机连接构成,离心叶片位于桶底内,电机位于桶底外,电机与离心叶片的连接轴与桶底孔动配合连接,由电机带动离心叶片旋转将桶底的金属液体旋转扬起,连接轴与桶底孔之间设有密封件,用于防止金属液体泄漏。
为了方便将竹木制品从金属网桶取出及放入,金属网桶为上方开口的网桶,金属网桶由外圆筒网、内圆筒网及桶底网构成,金属网桶由铁丝网制造,金属网桶上方桶口设有吊环,用于将金属网桶由密封桶内吊起。
离心式炭化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要炭化的竹木制品放于金属网桶内,将金属网桶放于密封桶内并将桶盖盖好,利用电热元件将密封桶内的金属锡加热为金属液体锡,驱动离心机,离心机的离心叶片将桶底内的金属液体锡搅起,使金属液体锡飞溅到金属网桶内的竹木制品上,利用金属液体锡炭化竹木制品的表层,根据不同的竹木制品炭化的深度不同,控制炭化的时间长短,炭化时间到离心机停止,打开桶盖,用吊机将金属网桶吊起,将已炭化的竹木制品倒到料筐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离心机将密封桶内的金属液体扬起到金属网桶内的竹木制品上,利用高温的金属液体将竹木制品的表面炭化,竹木制品于离心式炭化装置炭化后,其表面有一层炭化层,由于炭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可以减少涂料的耗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离心式炭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离心式炭化装置结构示意图,离心式炭化装置由密封桶1、金属网桶2、离心机3及金属液体锡4构成,金属液体锡4位于密封桶1的桶底内,离心机3的离心叶片5位于密封桶1的桶底内,离心叶片5浸泡在金属液体锡4上,金属网桶2位于密封桶1内,金属网桶2位于离心叶片5的上方,竹木制品19放于金属网桶2内。离心机3由离心叶片5与电机10连接构成,离心叶片5位于桶底内,电机10位于桶底外,电机10与离心叶片5的连接轴11与桶底孔12动配合连接,连接轴11与桶底孔12之间设有密封件13。
所述的密封桶1由桶身6与桶盖7构成,桶身6与桶盖7之间设有铰链8连接,铰链8的另一边桶身6与桶盖7之间设有卡扣,桶身6与桶盖7的接口设有密封垫22,桶底内设有电热元件9。为了将金属网桶2放于密封桶1的上层以及离心叶片5的上方,密封桶1内壁设有支承块13,金属网桶2放于支承块13上,金属网桶2位于密封桶1壁内支承块13的上方。
所述的密封桶1的桶身6与桶盖7以及桶底的外表面设有保温层14,减少热能的损耗;密封桶1的桶底内设有温控器15,用于控制金属液体锡的温度,温控器14的温度控制范围是300℃-400℃,保证金属锡在熔化的状态。
所述的金属网桶2为上方开口的网桶,金属网桶2由外圆筒网16、内圆筒网17及桶底网18构成,金属网桶2由铁丝网制造,金属网桶2上方桶口设有吊环23,用于将金属网桶2由密封桶1内吊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如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乃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智勇,未经林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机械压力机用直线泵式润滑站
- 下一篇:单向棘轮扳手卡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