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差力(电容)式流量传感器及其加工工艺、以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0910041346.5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2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旋;李慧宁;李始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旋 |
主分类号: | G01F1/56 | 分类号: | G01F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容 流量传感器 及其 加工 工艺 以及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力(电容)式传感器,特别是对其电容结构的 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容式力传感器,其定电极部分采用的是PVC板上粘接金 属片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在测量时往往会出现测量精度不高,粘接的 金属片易脱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对电容式力传感器的 定电极部分作出改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差力(电容)式流量传感器,包括:
上端固定不动的弹性管;装在弹性管内,从弹性管的下端伸出, 且固定不动的定电极;以及,固定装在弹性管下端且可随弹性管弹性 位移的动电极;所述定电极和动电极相互面对,并分别通过导线与转 换电路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电极从弹性伸出的部分为一陶瓷片,在陶瓷 片的至少一个面上镀有金属,构成定电极片,与套在定电极外的动电 极构成电容。
具体的,在陶瓷片上镀的金属为银粉。
具体的,所述动电极为一金属柱体,其中心开有供定电极伸入的 空腔,空腔内壁与定电极陶瓷片构成电容。
作为改进,弹性管第二端上固设有密封盖,将动电极与定电极罩 住密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差力(电容)式流量计,包括依次 连接的阻流件、测杆、力传感器以及信号转换、积算显示、输出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为前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差力(电容)式 流量传感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弹性管第二端上固设有密封盖,将动电 极与定电极罩住密封;测杆与密封盖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的差力(电容)式流量传感器的加工 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用工业修补剂均匀的涂在定电极陶瓷片的两侧,厚度不超过 0.2mm,室温8小时或80℃高温3小时回温后将已干固的多余的修补 剂刮掉;
2)将定电极从弹性管第一端放入,并保持电极片下部与弹性管 之间有1mm间距,然后在弹性管与定电极之间分别放入数量相等,厚 度相同的铜片,使之不能晃动,然后将弹性管与定电极的接触点焊接; 转焊,电流一般在40A左右,回温后拿出铜片;
3)将动电极套装在定电极外,使动电极的空腔内壁与定电极各 个面的空间距离大致相等,然后在动电极内壁与定电极陶瓷片镀金属 面之间的间隙同时放入数量相等,厚度相同的铜片,固定后使其不再 晃动,然后点焊将动电极固定在弹性管上,回温后拔掉铜片;
4)将动电极放入密封盖中,然后转动焊接。
在所述的每个步骤结束之后,用兆欧表测引线与外壳间的绝缘强 度,淘汰绝缘强度为50MΩ以下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利用陶瓷代替了原来的PVC材料,使 得产品的测量精度大为提高,而且质量更加稳定可靠,测量介质的温 度大大提供,可高达:500℃,解决了许多流量计高温介质无法测量 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量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力传感器剖视图;
图3为力传感器的弹性管剖视图;
图4为力传感器的定电极剖视图;
图5为力传感器的动电极剖视图;
图6为力传感器的动电极俯视图;
图7为力传感器的密封盖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部件名称为:
1、信号转换、积算显示、输出电路;2、差力(电容)式流量传 感器;3、测量管(外壳);4、测杆;5、阻流件;21、电极导线; 22、弹性管;23、定电极;24、定电极片;25、动电极;26、密封盖; 27、定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见图1,差力(电容)式流量计,主要由测量 管、力传感器、测杆、阻流件和信号转换、积算显示、输出电路组成,
测量流速时,将测杆和阻流件探入流体中,阻流件所受的力F和 流体流速存在下面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旋,未经李海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1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