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纯生啤酒的平板膜的清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1858.1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2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方贵权;梁奋;李惠萍;佘少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02 | 分类号: | B01D65/02;C12C11/11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国钊 |
地址: | 51030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生啤酒 平板 清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制造设备的清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生产纯生啤酒的平板膜的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平板膜可以将混浊的啤酒发酵液以错流方式过滤成为透明、光亮的澄清啤酒。平板膜过滤了一定量的酒液后就需要进行清洗处理。如图1所示,目前平板膜清洗工艺依序由第一次冲水、碱循环、第二次冲水、酸中和、第三次冲水和冲脱氧水步骤组成。但是,由于这种清洗工艺不能保证过滤出无菌啤酒,因此平板膜错流过滤技术不能用于过滤纯生啤酒。而目前纯生啤酒的生产过程中仍需要设置预过滤和终过滤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平板膜清洗方法,使在纯生啤酒生产过程中,可利用平板膜错流技术过滤酒液。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生产纯生啤酒的平板膜的清洗方法,依序包括第一次冲水、碱循环、第二次冲水、酸中和、第三次冲水和冲脱氧水步骤;在第三次冲水和冲脱氧水步骤之间加入热水循环步骤。
作为优选,在上述热水循环步骤中,热水的温度范围为80~90℃,处理时间不少于30分钟。热水的优选温度范围为85~87℃。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次冲水步骤中,采用常温水,压力不少于0.3Mpa,冲洗时间10~20分钟,至排水口出水不混浊时结束。
作为优选,上述碱循环步骤中,管道中的碱溶液电导率为80mS/cm,温度68℃,循环10分钟。
作为优选,上述第二次冲水步骤中,采用常温水,压力不少于0.3Mpa,冲洗时间10~20分钟。
作为优选,上述酸中和步骤中,酸是在线添加到管道的常温水中成酸溶液,循环4分钟;每分钟检测一次电导率,当电导率达到20mS/cm时结束。所述酸优选使用硝酸。
作为优选,上述第三次冲水步骤中,采用常温水,压力不少于0.3Mpa,冲洗时间10~20分钟。
作为优选,上述冲脱氧水步骤,用脱氧水冲洗至常温。
本发明通过增加热水循环步骤,利用热水对平板膜进行杀菌,使经平板膜过滤的啤酒能达到澄清和无菌的要求,从而在生产纯生啤酒时无需再使用预过滤和终过滤设备,优化了纯生啤酒的生产设备和流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平板膜的清洗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平板膜清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平板膜清洗方法依序由第一次冲水、碱循环、第二次冲水、酸中和、第三次冲水、热水循环和冲脱氧水步骤组成。其中:
A、第一次冲水:用常温水对平板膜进行冲洗,压力不少于0.3Mpa,时间10-20分钟,至排水口的出水不混浊位置。目的是除掉附在平板膜表面的酵母和大分子蛋白质。
B、碱循环:对平板膜进行碱(NaOH)循环清洗,管道中碱溶液的电导率80mS/cm,温度68℃,循环约10分钟。
C、第二次冲水:用常温水对平板膜进行冲洗,压力不少于0.3Mpa,时间10-20分钟。
D、酸中和:平板膜用硝酸中和;硝酸在线添加到管道的常温水中形成酸溶液,循环4分钟。每分钟检测一次,电导率达到20mS/cm时结束。
E、第三次冲水:用常温水对平板膜进行冲洗,压力不少于0.3Mpa,时间10-20分钟。
F、热水循环:平板膜用热水循环,热水温度80~90℃,最优为85~87℃;循环不少于30分钟。
G、冲脱氧水:对平板膜进行脱氧水冲洗至常温。
由上述步骤可知,与图1的现有平板膜清洗流程相比,本发明的错流过滤生产纯生啤酒的平板膜清洗工艺增加了热水循环工序,可利用热水对平板膜进行杀菌,使经平板膜过滤的啤酒能达到澄清和无菌要求。利用本发明,在生产纯生啤酒时无需再使用预过滤和终过滤设备或不用预过滤设备,优化了纯生啤酒生产设备流程。经检测:最终的啤酒微生物指标为:菌落总数≤5个/100ml,酵母数≤0个/100ml,啤酒有害菌0个/100ml,达到了纯生啤酒的指标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18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淋养护系统
- 下一篇: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