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1960.1 | 申请日: | 2009-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3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崔井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井朝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3/0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高脂血症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高脂血症的治疗药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高脂血症(HLP)是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高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根据最新统计报告,我国内地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已达18.16%,约有1.6亿人血脂异常。其中,近3%是高胆固醇,12%是高甘油三酯;超过7%是高密度脂蛋白低;还有约4%是胆固醇边缘升高。血脂异常与许多疾病相关联,其中最重要的是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继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引起严重后果,因此积极治疗高血脂症,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常用调血脂药物有烟酸类(nicotinic acid)、贝特类(fibrate)、他汀类(statin)、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转运蛋白抑制剂、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激动剂和高密度脂蛋白类似物等,这些药物在长期服用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不尽理想。而且多数西药制剂都是基于单靶点的作用机制,其对如高脂血症等病因复杂的现代疾病很难得到满意的疗效。
蜂胶(bee glue)素有“血管清道夫”之美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所做的大量研究表明,蜂胶中的黄酮类(flavonoid)成分及多种活性成分,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和渗透性,舒张血管,清除血管内壁积压存物,净化血液、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毒理学实验结果表明蜂胶为实际无毒物质,因此通过长期服用蜂胶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是安全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出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组份制备而成:银杏叶700~1300g,绞股蓝700~1300g,化橘红300~700g,蜂胶30~70g,药用淀粉70~130g。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措施是,上述各原料组份的优选配比为:银杏叶1100g,绞股蓝900g,化橘红580g,蜂胶58g,药用淀粉115g。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制作工艺流程包含下列步骤:将银杏叶、绞股蓝、化橘红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上述三味中药12倍重量的水,第二次加上述三味中药10倍重量的水,每次煎煮1~1.5小时,滤过,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每毫升药液含0.5g生药,加入95%乙醇至药液含醇量达50%,静置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清膏,在真空度-0.06~-0.08Mpa、温度为8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制得上述三味中药15%重量的干浸膏。再按配方取干浸膏、蜂胶和药用淀粉,粉碎,过筛,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每粒为0.5g,即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进步和突出的特点:本中药制剂是一种效果良好、副作用低、价格低廉、适合高血脂患者长期服用的安全的中成药制剂,可以发挥其多靶点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首次将具有良好降血脂效果的中药-蜂胶列入方中,蜂胶含有的丰富的黄酮类、萜烯类物质,能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临床实验证明蜂胶既能降低甘油三酯,又能降低胆固醇,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各原料组份的配比为:银杏叶820g,绞股蓝815g,化橘红430g,蜂胶45g,药用淀粉90g。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组份的配比为:银杏叶1000g,绞股蓝800g,化橘红600g,蜂胶60g,药用淀粉120g。
实施例三:
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组份的配比为:银杏叶1100g,绞股蓝900g,化橘红580g,蜂胶58g,药用淀粉115g。
实施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井朝,未经崔井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1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