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及造纸用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2091.4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4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丽君 |
主分类号: | D21F1/10 | 分类号: | D21F1/10;D21F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55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造纸 织物 | ||
1.一种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结构包括一个形成成形面层的纱线系统和形成接触底 层的纱线系统和一个立体复合纱线系统;
所述形成成形面层的纱线系统包括一组面经、一组面纬;
所述形成接触底层的纱线系统包括一组底经、一组底纬;
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复合纱线以单根的形式或以两根成一对的形式在MD方向与 面纬和底纬交织,每根立体复合纱线包括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和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组成,该 成形面层交织部分构成纤维支撑的一部分;
所述面纬在CMD方向上与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交织,面纬穿过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 的顺序为:穿过二根的上面,再穿过二根的下面,面纬与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交织形成二 个连续纬浮点和二个连续经浮点交替出现;
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在成形面层的MD方向上立体复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和 面经形成第一数量的交织路径,在接触底层的MD方向上立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 部分和底经形成第二数量的交织路径,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为4的整数倍,第一数量与第 二数量之比为1比1或2比3或3比5;
面经、面纬和立体复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构成过滤及造纸用织物的成形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立 体复合纱线的面层交织部分位于两根相邻的面经之间并穿过至少一根面纬的上侧;立 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两根相邻的底经之间并穿过至少一根底纬的下 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D方向的立体复合 纱线每两根形成一对,每对立体复合纱线位于两根相邻的面经之间;相邻的2根立体 复合纱线在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立体复合纱线对的 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立体复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立体复 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并可以改变相邻的2根立体复合纱线的左 右排列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面 经在成形面层形成的交织路径和立体复合纱线在成形面层形成的交织路径,在MD方 向上彼此相邻交替排列,当面经与面纬以二上/二下的方式交织时,则立体复合纱线与 面纬以一上/一下的平纹方式交织;当面经与面纬以一上/一下的平纹方式交织,则立 体复合纱线与面纬以二上/二下的方式交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面经进一步包括第一面经和 第二面经,其中第一面经单独形成交织路径,第二面经与相邻的单独的立体复合纱线 或立体复合纱线对形成一个交织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每根立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 层交织部分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和相邻的立体复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 部分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或者和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 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面 经与立体复合纱线的数量之比为1比2或1比1或2比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面 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2比1或3比1或3比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面纬与面经和立体复合纱线 以破斜纹或斜纹的方式交织。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底经具有第一直径,底 纬具有第二直径,面经具有第三直径,所述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之比为1比1.13至1 比2.35之间,所述第三直径与第一直径之比为1比1至1比1.5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丽君,未经袁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209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往复泵拨阀体专用工具
- 下一篇:扶正器压辊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