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4265.0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莫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智龙 |
主分类号: | C07D303/36 | 分类号: | C07D303/36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祖斌 |
地址: | 413400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甲基 氯化铵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俗称:阳离子醚化剂,英文 缩写GTA)都是由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加氢氧化钠转化获得。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英文缩写CTA)的合成方法是:先对三甲胺 溶液进行加盐酸反应生成三甲胺盐酸盐,然后再加入等摩尔的环氧氯丙烷反应。 此法的优点是对人员和设备要求不高,但产品杂质含量高,主要杂质有环氧氯 丙烷、1、3-二氯-2-丙醇、双季铵盐(改变产品的熔沸点)等,严重影响3-氯-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产品的质量,从而也影响了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方法,该方 法不需生成中间体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直接合成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 铵,从而避免了1、3-二氯-2-丙醇、双季铵盐这两种杂质的生成,产品品质高。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是:
(1)、在反应瓶里面先加入二氯乙烷,再加入环氧氯丙烷,温度控制在20-30 摄氏度,将三甲胺气体匀速通入反应瓶中,尾气用水吸收,以上添加原料的摩 尔比为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三甲胺=1.5~2∶1.0~1.5∶0.9~1;
(2)、充完三甲胺气体以后再反应8~10小时,反应结束以后,降温至5~ 15摄氏度,降温过程中停止搅拌,过滤,得白色晶体;
(3)、将白色晶体放于萃取瓶中,加入一定量水,摇晃,静置五分钟,分出 二氯乙烷,再水浴加热,水浴温度为60-70摄氏度,减压蒸馏,取样检测,当环 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浓度达到69%以后,停止蒸馏,降温,得所需要的 产品。
其中取样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氯化镁饱和溶液:
按照摩尔比氧化镁∶水∶盐酸=5.0~5.5∶8~8.5∶0.1~0.5,称取氯化镁固 体于烧杯中,加水溶解,放置24小时,将饱和的氯化镁溶液转移至棕色试剂瓶 中,再加入盐酸,搅拌均匀后,放置12小时,然后过滤,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待 用;
(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为:0.2-0.25mol/l;
(3)、称取约0.6-1g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样品,精确到0.001g,放入250ml 碘量瓶中,再加入25ml氯化镁饱和溶液,摇匀后用水封口,在暗处放置30分 钟,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和50ml去离子水,然后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 黄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4)、计算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浓度:
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浓度(%)==[(V0-V)·C·151.45]/10m
式中:V0----滴定空白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滴定试样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所称试样的重量(g)。
所述反应瓶可为三口烧瓶或四口烧瓶。
所述水可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不需生成中间体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直接合成环氧丙基三甲基 氯化铵,从而避免了1、3-二氯-2-丙醇、双季铵盐这两种杂质的生成,产品品质 高,而且节约了成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四口烧瓶里面先加入2mol的二氯乙烷,再加入1mol的环氧氯丙烷, 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将0.99mol三甲胺气体匀速通入四口烧瓶中,尾气用 水吸收。
(2)、充完三甲胺气体以后再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以后,降温至5摄氏度, 降温过程中停止搅拌,过滤,得白色晶体。
(3)、将白色晶体放于萃取瓶中,加入1mol的蒸馏水,摇晃,静置五分钟, 分出二氯乙烷。再水浴加热,水浴温度为65摄氏度,减压蒸馏,取样检测,其 中取样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智龙,未经莫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4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