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步法制备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5908.3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3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常江;冯新星;陈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27/10 | 分类号: | A61L27/10;C03C3/06;C03C3/0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步法 制备 生物 玻璃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孔生物玻璃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步法制备介孔生物 玻璃材料的方法,属于生物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1971年Hench等利用熔融法首先制备出具有骨修复性能的生物玻璃 (bioactive glass,BG)材料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目前制备BG材料 的方法已发展为熔融法和溶胶凝胶法两大类,其中前者可制得致密的BG材料, 而后一种方法制得的是多孔的BG材料。最近几年,科研人员将介孔材料的制 备技术应用到制备生物玻璃上,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一种高活性生物玻璃 材料--称为介孔生物玻璃(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MBG),目前该类材料研究 主要集中在其药物缓释及骨修复性能两方面。
一般常用合成有序介孔生物玻璃的方法有溶剂挥发自组装法(Adv.Mater. 2006,18:1038)和两步酸催化自组装水热合成法(J Non-Cryst Solids, 2008,354:1338),溶剂挥发自组装法一般将结构导向剂溶于醇酸中(酸的量尽量 少,其pH值低于2即可),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硅源、钙源及其他,搅 拌一天左右,然后放入一个敞口的器皿中溶剂挥发一周左右,干燥,煅烧最后 得到介孔生物玻璃;而两步酸催化自组装水热合成法一般将结构导向剂溶于大 量的酸和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硅源、钙源及其他,搅拌一天 左右,得到溶胶状溶液,然后将溶胶状溶液转移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在100 ℃左右水热2天以上,干燥,煅烧最后得到介孔生物玻璃。这两种方法最大的 缺点是合成时间长(溶剂挥发自组装法一般需要两周左右,二水热法至少需要 一周左右)和合成量少(两种方法一次一般只能合成2g左右),所以很难大量 生产,这为介孔生物玻璃的应用留下很大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步法制备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是利用表面活性剂作为结构导向剂进行自组装,采用溶胶-凝胶方法 一步合成,具体步骤如:
(1)将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溶液中搅拌至澄清,用酸调节pH值后, 加入硅源、钙源、磷源及镁源或锌源,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在不同温度下继 续搅拌一定时间,得到溶胶凝胶;
(2)将所制得的溶胶-凝胶烘干,在550℃-700℃温度下烧结6小时,得到 介孔生物玻璃材料;
上述方法中的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组成的硅源、 钙源、磷源及镁源或锌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硅∶氧化钙∶五氧化 二磷∶氧化镁或氧化锌摩尔比为(50-92)∶(0-50)∶(0-8)∶(0-2);
上述方法中的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有序结 构,其比表面积在500-1000m2/g,其孔径为6-15nm;
上述方法中的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表面活性剂的 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5%,表面活性剂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0.5-2)∶0.6;
上述方法中的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pH值低于2以 下,其调节pH值的酸为盐酸或硝酸;
上述方法中的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温度控制在 50-120℃,其搅拌时间控制在1-2天;
上述方法中的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 剂为离子表面活性剂:CnH2n+1N(R)3X,n=10-20,R=CH3,C2H5,X=Cl-,Br-, 或聚环氧乙烯作为亲水嵌段、长链烷烃作为疏水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 聚环氧乙烯作为亲水嵌段、环氧丙烯或环氧丁烯作为疏水嵌段的嵌段高分子表 面活性剂,其分子式为EOnPOmEOn,n=10-140,m=5-100,或分子式EOnBOmEOn, n=10-200,m=10-100,这里PO为环氧丙烯,EO为环氧乙烯,BO为环氧丁烯;
上述方法中的介孔生物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 酸甲酯、正硅酸丁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59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冰箱蒸发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伊文思蓝作为实体肿瘤着色剂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