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轧后在线淬火冷却区域扩展到冷床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6102.6 | 申请日: | 200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乃录;左训伟;徐骏;张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8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将轧后 在线 淬火 冷却 区域 扩展到 冷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的淬火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将轧后在线淬火冷却区域扩展到冷床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预期组织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节约能源和提高钢材轧后的力学性能,轧后在线进行淬火和自回火的工艺被采用。轧后在线进行淬火和自回火的优点是钢材轧后通过控制淬火冷却强度和时间使表层温度快速下降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然后结束淬火冷却过程借助钢材内部热量的传递使表面温度重新升高实现回火,这个工艺实现了钢材成型、淬火冷却和回火三个工序在生产线上一次完成,无需再次进行进行加热回火。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Reidar Bjorhovde.Development and use ofhigh performance Steel.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0(2004)P393-400文章介绍了一种钢材轧后在线淬火与自回火技术(简称QST技术),该技术处理的钢材与其它方法相比,除提高屈服强度和韧性外,可焊性能得到改进,并具有相对低的残余应力。QST技术是将完成精轧的钢材在预定的淬火冷却区域进行淬火冷却,在控制淬火冷却强度和淬火冷却时间的条件下使表层温度快速下降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然后结束淬火冷却过程,并借助钢材内部热量使钢材的表层温度高于某一温度,实现淬火以后的自回火。该方法需要足够的淬火冷却区域实现淬火冷却的目的,对于精轧机与冷床之间预留的空间不够进行淬火冷却的情况,则无法实现预期的淬火与自回火目的。其原因是精轧后的钢材需要在冷床停留并进行横向移动,在冷床上进行淬火冷却无法保证钢材整体冷却的一致性,会出现先进冷床的钢材与后进冷床的钢材的性能有很大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一种将轧后在线淬火冷却区域扩展到冷床的方法,在利用现有的精轧机与冷床之间预留的空间的前提下,将淬火冷却区间扩展到冷床区域,解决淬火冷却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解决钢材在冷床上各个部分的淬火冷却强度和淬火冷却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在精轧机与冷床之间预留的空间设置针对钢材的淬火冷却罩,然后根据检测到的辊道运动速度乘以根据钢材尺寸和性能要求计算得出的淬火冷却时间,减去精轧机与冷床之间预留的空间长度,即可得出冷床的淬火冷却区间长度,在淬火冷却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冷床淬火冷却罩。每个冷床淬火冷却罩为一个控制单元,在钢材在冷床运动停止的同时,控制系统开始按照与钢材运动方向相反的顺序和钢材精轧后的运动速率,逐个结束冷床上的冷床淬火冷却罩的喷水,该方法实现了钢材沿长度方向各部位冷却时间的一致性。
本发明在精轧机与冷床之间预留的空间设置针对钢材的淬火冷却罩,该淬火冷却罩可以根据钢材的形状设计,而不用考虑在冷床上钢材需要横向移动的问题。
本发明在每个冷床淬火冷却罩的后面设置吹扫装置,保证淬火动作结束后停留在冷床淬火冷却罩底部的钢材表面无积水存在。冷床淬火冷却罩的形状设计需要考虑钢材的形状和整条钢材需要横向移动的问题。同时在电器控制上需要配置相应的功能。
所述的淬火冷却罩、冷床淬火冷却罩对通过的钢材的上、下、左、右四个面进行淬火冷却。冷床淬火冷却罩还要考虑钢材在冷床横向移动的问题,使左侧喷水罩或右侧喷水罩的最低点高于钢材的最高点。喷水罩的喷水可以是以开孔方法实现,也可以按照在需要冷却的部位设置喷水嘴或喷雾嘴的方法实现。这里的喷水也适用于喷雾、喷气或喷其它介质。
本发明针对的产品对象是各类钢材,它可以是各种类型型钢、钢板和带钢,特别是H型钢、钢轨、角钢、钢板、带钢等的轧后淬火与自回火处理,也可以是钢板、带钢、圆钢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在对现有钢材轧制后淬火冷却区间不足的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尤其是对H型钢、钢轨、角钢等形状复杂的型钢。由于借用了冷床的区间,解决了冷却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可保证钢材在冷床上沿长度方向冷却效果一致,避免了由于精轧机与冷床之间预留的空间不够进行淬火冷却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冷床淬火冷却罩示意图。
图中:左侧喷水罩1、上喷水罩2、右侧喷水罩3、喷水4、下喷水罩5、辊道6、H型钢7、供水管路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6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边轨移动式立体停车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器设备的电源线收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