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的适合生产各种高强钢的带钢处理线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6637.3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张理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适合 生产 各种 高强 带钢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钢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的适合生 产各种高强钢的带钢处理线。
背景技术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识。随着现 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减重节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汽车轻量化研究的结果 表明,为达到“减重节能,减少排放”的目的,汽车工业必须大量使用高 强度钢以减薄所用钢板厚度。因此,对高强度冷轧板及热镀锌板的需求都 大大增加了。
高强度冷轧板采用具有快速冷却装置的连续退火机组生产,为达到 980MPa级及其以上的强度,同时具有优良的后续加工性能,连续退火机 组必须装备水淬、气雾冷却或高氢喷气冷却等快速冷却装置,其连续退火 的主要工艺为:
开卷-清洗-加热-均热-缓冷-快冷-(酸洗)-(再加热)-过 时效(回火)-冷却-平整-精整-高强度冷轧板
连续退火工艺为将经开卷清洗的冷轧带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 段时间,缓冷至某一温度后在快冷设备中以很快的冷速冷却到室温或过时 效温度。
水淬冷却是目前冷却速度最快的冷却方法,也是一种较廉价的生产高 强钢的方法,添加较少量的合金元素也可生产较高强度等级的双相、多相 及马氏体高强钢,该方法在水冷时,带钢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膜,需要附 加酸洗,而且采用水淬冷却时,在过时效温度下终止冷却比较困难,因此 带钢不得不冷却到100℃以下,故需重新加热到回火温度进行回火,以保 证钢带的抗时效稳定性。
当连续退火工艺采用高氢喷气冷却方法时,冷却终点温度可控性强、 带钢无需过冷至室温、也不会氧化,因此带钢不需要经酸洗而直接进入过 时效或经再加热后进入过时效,但高氢喷气冷却方法的冷却速度比水淬冷 速慢,因此在添加相同的合金元素的前提条件下,采用高氢喷气冷却生产 的冷轧板强度等级比采用水淬冷却的要低得多。
高强度热镀锌板采用具有快速冷却装置的连续热镀锌机组生产,为了 尽可能提高基板的强度及保证热镀锌可镀性,连续热镀锌机组必须具备装 备有高氢喷气快速冷却装置、水淬或气雾冷却和酸洗装置,其连续热镀锌 的主要工艺为:
开卷-清洗-加热-均热-缓冷-快速冷却-(酸洗)-(再加热) -热镀锌(或包括镀层合金化退火)-冷却-平整-精整-高强度热镀锌 板
连续热镀锌工艺为将经开卷清洗的冷轧带钢加热到某一均热温度,保 温一定时间,缓冷至某一温度后在快冷设备中以很快的冷速冷却到锌锅温 度附近或室温,水淬后的带钢还需经过酸洗洗去带钢表面的氧化膜,经再 加热进入锌锅热镀锌或及镀层合金化退火,最后经冷却进入平整等后处理 工序。
由于带钢的热镀锌必须在460℃左右完成,热镀锌后的镀层合金化退 火处理必须在500℃左右完成,如果在传统的连续热镀锌线上生产高强度 等级的热镀锌板,必须在基板中加入大量合金元素,但这又会导致镀锌前 钢板表面合金元素如Mn、Si的富集而不能获得具有良好表面质量的热镀 锌及其镀层合金化热镀锌板。因此,采用水淬冷却+酸洗+再加热+热镀 锌(或包括镀层合金化退火)的工艺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钢板的强度等级, 另一方面,酸洗还可以洗去带钢表面富集的合金元素,可以保证获得具有 良好表面质量的高强度热镀锌及其镀层合金化退火板。
当采用高氢快速冷却工艺时,带钢可以不经过酸洗,而直接进入锌锅 热镀锌(或包括镀层合金化退火处理)或经过再加热进入锌锅热镀锌(或 包括镀层合金化退火),之后经冷却进入平整等后处理工序,但采用这种 工艺时,为保证可镀性而不能加入过多的合金元素,在相同化学成分条件 下,其成品的强度等级偏低,因此与水淬冷却相比,高氢快冷在一定的合 金成份范围内生产的热镀锌及其镀层合金化热镀锌板强度级别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6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