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汉族人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7187.X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曹广文;翟羽佳;苏彤;贺松琴;常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8 | 分类号: | C12N5/08;C12Q1/18;C12R1/91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巍 |
地址: | 2004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汉族人 转移性 透明 细胞 癌细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动物细胞系,具体涉及一种汉族人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LoMet-ccRCC,CCTCC-C200910。
背景技术
肿瘤细胞系在肿瘤的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采用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及体内动物模型的构建成为研究热点,由此得到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和说服力。目前,人癌细胞体外培养已成为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普遍应用的手段,不仅能从分子、基因水平深入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而且对临床诊断、药物筛选和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性恶性肿瘤(约占96%),位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二位,占所有成人肿瘤的3%,且治疗效果欠佳。肾细胞癌是一种病理异质型疾病,根据细胞的特性,可分为透明细胞型,乳头状型,颗粒型,纺锤型,以及复合型。肾透明细胞癌在肾细胞癌中最为普遍,大约80%,而且大部分可发展为转移性癌。目前相对稳定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转移率极高,转移主要分布于肺、骨等。而治疗转移的主要障碍在于原发部位的肿瘤细胞与转移灶的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异质性,即它们在抗原性质、对药物的敏感性、侵袭及转移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目前有关肾癌的研究主要着重在诊断方法的改进、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回顾性病理分析等,缺乏系统、深入的前瞻性基础理论研究。由于全世界人种的遗传背景和生活条件的差异,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有所不同,对汉族人新鲜肾癌细胞的培养及细胞系的建立是研究中国人肾癌转移特性的相关基因分子基础的最重要步骤。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无论是对肾癌的流行因素的预防还是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汉族人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LoMet-ccRCC。
本发明的汉族人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LoMet-ccRCC,已于2009年2月25日保臧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430072)
保藏编号:CCTCC-C200910。
本发明的一种汉族人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LoMet-ccRCC,CCTCC-C200910是通过下列方法得到的,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原代培养:
取汉族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原位肿瘤组织,放入盛有5-10ml D-Hanks液的玻璃平皿中,剔除坏死组织、脂肪组织、血管等,组织块浸泡于5-10ml 1640培养基中30-40min,将组织块剪成1-3mm3的小块,将浸泡液及组织块转移至离心管中,反复摇晃清洗2-3min,1500转/分,离心10min,弃上清,重新加入1640培养基5-10ml悬浮组织块,反复摇晃清洗2-3min,1500转/分,离心10min,弃上清,用1640完全培养基3-4ml悬浮组织块,并将悬液以1ml/瓶转移到细胞培养瓶中,将培养瓶置于37℃,5%CO2,95%湿度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h,然后将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吸除,重新加入1640完全培养基2-2.5ml/瓶;7-14天后,可见组织块周围生长出细胞,再加入1640完全培养基至4-7ml/瓶。
(2)传代:
在超净工作台内,于无菌条件下,吸除上述培养瓶内培养液,用D-hanks液清洗培养瓶2次后,加入0.25%胰酶1ml,置37℃,5%CO2,95%湿度的CO2培养箱中4-5min,当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细胞质回缩,细胞间隙增大,甚至看到有个别细胞漂浮起来时,加入1640完全培养基4ml,吸管反复轻轻吹打贴壁的细胞,形成细胞悬液,计数板计数,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105/ml,将细胞悬液以2-3ml/瓶转移至新的培养瓶中;
(3)冻存与复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71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