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筒洗衣机的自动烘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7294.2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1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圭凡;宋伟;迟彬;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3/00 | 分类号: | D06F33/00;D06F3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洗衣机 自动 烘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领域,涉及洗衣机,尤其是滚筒洗衣机的自动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滚筒洗衣机的烘干方法是,通过鼓风机11将洗涤筒和盛水筒内的空气吸入冷凝器12和加热风道13,然后回到洗涤筒和盛水筒内,从而形成循环气流,气流流经加热风道13时,被加热器加热,进入洗涤筒后,衣物上的水分被热空气蒸发,从而形成潮湿的气流进入冷凝器12,在冷凝器12中水分被冷凝后,重新被鼓风机11送入加热风道13加热,如此循环,从而实现烘干衣物的功能。
这种方法,一般通过设定固定的烘干时间来进行,在此过程中,通过检测热空气温度,控制加热管的开停,循环往复,从而保持洗涤筒内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最终烘干衣物。
尽管现有定时烘干的功能,可以实现烘干衣物的目的,但是由于烘干程序采用定时烘干的方法,用户很难正确估计烘干衣物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出现定时过短,衣物没有烘干,或者定时过长,衣物烘得过干,甚至损伤用户衣物的情况。
现有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号分别为200410072481.3、200410072480.9的洗衣机的自动烘干方法,其包括洗衣机桶内部第1温度传感器和烘干风道内部的第2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并计算两个温度的差值。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烘干系统内部温度快速上升,第2阶段温度检测值缓慢上升,温度差值保持不变,第3阶段温度差值快速上升。通过对上述温度检测值和温度差值的实时检测,从而对衣物的干燥程度做出判断,决定烘干的行程和操作。
上述方法提出了洗衣机内部温度变化和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实际上由于洗衣机使用环境复杂,上述规律仅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适用,无法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对洗衣机的干燥程度做出正确的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的自动烘干方法,通过实时的检测温度自动调节烘干程度,解决采用定时烘干容易导致的时间短烘不干或者时间长衣物烘得过干,甚至损伤衣物的情况。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滚筒洗衣机的自动烘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对设置于风道内的第1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T1,设置于滚筒内的第2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T2采样,计算温度差值ΔT,ΔT=T1-T2;
2)判断运行时间是否已达到设定时间1,若否,返回步骤1);
3)若步骤2)中结果为是,计算ΔT的斜率,判断ΔT的斜率是否小于设定值1;
4a)若步骤3)中结果为否,判断ΔT是否大于限定值1,若否,返回步骤1);
5a)若步骤4a)中结果为是,判断T1是否大于限定值2,若否,返回步骤1),若是,烘干过程停止加热,进入冷却,直至结束;
4b)若步骤3)中结果为是,计算ΔT的均值ΔT0及烘干判据σ=ΔT-ΔT0,判断σ大于参考值σ0的次数n是否达到了参考值n0,若是,烘干过程停止加热,进入冷却,直至结束;
5b)若步骤4b)中的结果为否,判断运行时间是否大于设定时间2,若否,返回步骤1),若是,烘干过程停止加热,进入冷却,直至结束。
进一步,若步骤5a)中,第1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1达到最高温度限制值,加热器进入断续供电加热状态,计算T1从温度低点到高点的上升速率v及即时温度差值和均值的差值σ,如果v大于参考值v0,且σ大于参考值σ1,则烘干过程停止加热,进入冷却,直至结束;否则返回步骤1)继续运行至5b条件结束。
该运行时间是指烘干行程开始后到当前状态为止所记录的时间;设定时间1则是根据经验设定的启动时间;设定时间2为最长烘干时间=烘干重量×λ,λ为经验系数。
该第1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加热风道的出口处、冷凝器的入口或出口处,第2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滚筒的底部或者侧面、上面、后面,两个温度传感器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该空间距离与具体应用的洗衣机结构有关,可以通过试验进行确认,评价标准是能够反应出本算法需要的上述特征。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的自动烘干方法对于烘干的判断更为精确,使得衣物烘干的恰当,防止衣物烘干时的不干或者过干。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72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音墙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假捻器锭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