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单可靠的凝胶浇注素坯的多步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7502.9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贤;江东亮;林庆玲;陈忠明;黄政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624 | 分类号: | C04B35/624;C04B33/30;F26B7/00;F26B3/00;F26B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单 可靠 凝胶 浇注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单可靠的凝胶浇注素坯的多步干燥方法。属于陶瓷的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性能陶瓷部件的先进制备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特别是大尺寸、复杂形状制品的制备技术。陶瓷材料在成型过程中不但容易产生缺陷,而且形成的缺陷往往很难通过后续工艺得到弥补和消除。此外,陶瓷材料的高硬度、高耐磨性使得后续加工比较困难,加工成本昂贵,对于复杂形状的制品,加工问题显得尤为棘手。因此成型技术作为制备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烧结、加工和最终性能。
凝胶浇注成型是美国橡树岭国家重点实验室(Oak Ridge laboratory)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新型陶瓷成型技术。它是将高分子化学、胶体化学和陶瓷工艺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近净形状(near net-shape)成型方法。凝胶浇注成型工艺使用的主要原料有溶剂、粉体、有机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催化剂、分散剂和塑性剂等。其工艺关键是通过静电稳定或位阻稳定等胶态体系的稳定机制,制备具有高固含量、低粘度的浆料。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过程:首先将粉体分散在含有有机单体和交联剂的水溶液或非水溶液中,浇注前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充分搅拌均匀并脱气后,将浆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引发有机单体聚合,使浆料粘度骤增,从而导致浆料原位凝固,形成湿坯。湿坯脱模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干燥,得到高强度坯体,最后将干坯排胶并烧结,得到致密部件。
凝胶浇注成型工艺与其它成型工艺相比有显著的优势,该成型方法所用的添加剂可以全部使用有机物,烧结后不会有杂质残留。该工艺成型的生坯强度很高,能直接进行机加工,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近净尺寸原位固化成型技术,可制作高质量、形状复杂的部件。为解决材料成型和加工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虽然凝胶浇注成型已经成功地应用在氧化物和非氧化物陶瓷体系,但是在制备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浆料固化之后,湿素坯的强度很低,对于干燥条件也非常敏感,温度和湿度的轻微波动都可能导致素坯中产生裂纹等缺陷。在浆料固化过程中生成的小裂纹,在后续的干燥过程中,往往会进一步扩展,并最终导致整块样品的报废。此外,对于大尺寸、复杂形状的样品,在后续的干燥过程中,容易因为局部水分蒸发速率的差异,导致坯体内部各部分收缩率的差异,进而导致坯体干燥收缩各向异性和内应力的出现。当内应力大于塑性坯体的屈服值时,坯体发生变形;内应力超过塑性坯体的破坏点或超过弹性坯体的强度时,坯体发生开裂。
产生坯体干燥收缩不均匀的原因大致分为两大类:坯体本身所潜伏的缺陷经干燥处理暴露出来;二是干燥工艺不合理导致坯体报废。在凝胶浇注等胶态成型中,浆料固含量往往很高,浆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稍差就会在成型后的坯体中造成缺陷,再加上浆料中的水分几乎全部在干燥过程中排除,因此这些成型方法对干燥工艺要求非常苛刻,对坯体的干燥必须进行小心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75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用于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土壤DNA提取方法
- 下一篇:方便启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