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8390.9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61/10 | 分类号: | C08L61/10;C08L29/04;C08L39/06;C08K3/32;C08K3/38;C08K5/42;C08J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酚醛 泡沫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沫塑料因导热系数低、重量轻、施工方便而在隔热、保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常用的几种泡沫塑料如聚氨酯、橡塑、聚苯乙烯、聚乙烯等都存在着易燃烧、发烟量大、毒性高、耐热温度低等缺点,使其在船舶、建筑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酚醛泡沫(Phenolic Foam,简称P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防火、隔热、隔音、轻质、节能材料,导热系数只有0.018~0.042W/m·k,保温性能优于聚苯乙烯(PS)、聚氨酯(PU)、聚乙烯(PE)等,保温功效比矿棉、轻软木、珍珠岩、玻璃棉等传统的保温材料高1倍以上,同时又具有PS、PU、PE等泡沫所远不及的难燃性能。酚醛泡沫塑料具有价廉、防火性能好、不燃烧、发烟量小、耐火焰穿透性好等优点,在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相当活跃,并已在船舶、建筑等领域大量采用。
酚醛泡沫保温材料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
1、不燃性,酚醛泡沫保温材料的氧指数大于40,是所有有机保温材料中阻燃性最好的。
2、导热系数低,酚醛泡沫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
3、烟密度及毒性低,酚醛泡沫保温材料是所有有机保温材料中烟密度及毒性最低的,聚苯乙烯、橡塑、聚乙烯、聚氨酯泡沫等烟密度及毒性都很高。
4、抗火焰穿透力强,酚醛泡沫见明火时,表面形成结碳,无滴落物、无卷曲、无融化现象。过火后,表面形成结构碳的石墨层,有效的保护了泡沫的内结构。抗火焰能力可达1小时以上不被穿透100毫米,是所有有机保温材料中最好的。
5、抗腐蚀抗老化力高,酚醛泡沫保温材料已固化成型,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无明显老化现象。使用寿命明显长于其它材料。几乎能耐所有的无机酸、有机酸及盐类的腐蚀。
6、热稳定性高,酚醛泡沫保温材料的使用温度为-190~+150℃,是所有有机保温材料中最广的,热稳定性也最好。
但同时,酚醛泡沫也具有质脆、强度低,易掉渣等致命弱点,阻碍了酚醛泡沫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改进复合增韧剂、溶剂、固化剂,制备出掉渣少、韧性高的酚醛泡沫。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方法,将以下原料经高速混合、加热发泡制备而成(重量份数):
甲阶酚醛树脂 100份
复合增韧剂 5~35份
表面活性剂 5~10份
发泡剂 8~15份
固化剂 7~20份
其中,所述复合增韧剂由聚合度为300~1900、醇解度为50~99的聚乙烯醇和平均分子量为2~15万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聚乙烯醇 5%~30%
聚乙烯吡咯烷酮 70%~95%
其中,所述固化剂配比为(重量百分比):
磷酸 5%~60%
对甲苯磺酸 20%~45%
硼酸 5%~15%
水 15%~40%
在使用时先将所述复合增韧剂溶解于由30%~90%的醇类化合物与10%~70%的水组成的溶剂中,再与甲阶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固化剂混合,得到所述增韧酚醛泡沫。
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吐温-80。
所述发泡剂优选戊烷。
所述醇类化合物选自一元醇、多元醇、乙二醇、聚乙二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在工艺中引入了新的复合增韧剂,并研制出对复合增韧剂溶解性好、与发泡体系混合性佳的溶剂,同时复配了一种新的固化剂,解决了酚醛泡沫易掉渣、质脆、强度低、韧性差的缺点,又保持了酚醛泡沫导热系数低、低烟、耐燃等传统优点。
本发明制备的增韧酚醛泡沫具有以下特性:
1、表观密度 40~70Kg/m3
2、导热系数 0.018~0.032W/m·k
3、氧指数 ≥40%
4、压缩强度 ≥190KPa
5、冲击强度 ≥100KPa
6、掉渣率 ≤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增韧酚醛泡沫的制备方法,将以下原料经高速混合、加热发泡制备而成(重量份数):
甲阶酚醛树脂 10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8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