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生物可降解共聚酯的二元复合催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8496.9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勇;李发学;罗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82 | 分类号: | C08G63/82;C08G63/83;C08G63/84;C08G63/8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生物 降解 聚酯 二元 复合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酯合成用的催化剂体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可生物降 解共聚酯的二元复合催化剂。
背景技术
在聚酯合成中一般采用金属有机物催化剂,它们的作用机理在于与反应物中 羰基氧原子配位,从而使反应不断进行。同样,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对苯 二甲酸丁二醇-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也是采用金属有机物催化剂制备,而 且催化剂在聚酯合成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大多采用钛、锌等的有机化合 物或锡、锑、镉、铅等重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缩合聚合反应制备聚酯的催化剂。 前者虽然催化活性较高,但催化副反应的活性也较高,存在副反应严重,所得聚 酯热稳定性差,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很容易水解失效;后者具有一定的毒性,限制 了聚酯制品的应用领域。使用催化效果较好的稀土催化体系,由于其价格较贵而 难以推广使用。由于采用单一催化剂,在酯化阶段很容易水解失效,因此,开发 新型催化活性高、价格低廉的复合催化剂是聚酯合成工业研究的热点。
目前,合成聚酯的催化剂存在副反应多,聚合反应速度较慢,有毒,容易水 解失效等缺点。在生物可降解共聚酯合成技术中,还存在产物分子量不高、分子 量分布较宽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聚酯催化剂存在的副反应多,聚合反应速 度较慢,有毒,容易水解失效,产物分子量不高,且分子量分布较宽等几个关键 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可生物降解共聚酯的二元复合催化剂,以解决 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制备生物可降解共聚酯的二元复合催化剂,其特征是由金属有机化 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组成;其中,金属有机化合物与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为1∶9~ 9∶1。
所述金属有机化合物与金属氧化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5~5∶1。
所述金属有机化合物优选有机钴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有机钙化合物、有 机钛化合物、有机镁化合物和有机锌化合物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有机化合物优选有机钛化合物和有机锌化合物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氧化物优选二氧化钛、三氧化钼、二氧化锡、氧化镁、氧化钙、氧 化锌、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锗和三氧化二锑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氧化物优选二氧化钛、三氧化钼、二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硅和 二氧化锗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选用的二元复合催化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直 接酯化路线制备PBST共聚酯的难点是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主要副反应是1,4- 丁二醇脱水生成四氢呋喃,该二元复合催化剂可有效抑制副反应,酯化率可达到 98%以上,酯化馏分中四氢呋喃的含量可控制在0.68%~0.98%之间;其次,该 二元复合催化剂无毒副作用,催化活性较高(由于助催化剂的加入可有效抑制主 催化剂的水解失效,从而使催化剂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PBST共聚酯整个制备 过程需3~7h;另外,所制得的PBST共聚酯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子量分布系数 在1.6~2.1之间;而且,该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熔点在178.8~181.4 ℃之间,热降解温度在379.1~381.4℃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所配制的二元复合催化剂可有效抑制副反应发生,提高缩聚反应 效率,缩短反应时间。
2.本发明所配制的二元复合催化剂无毒副作用,并具有较高催化活性。
3.本发明所配制的二元复合催化剂可催化合成高分子量共聚酯,且分子量 分布较窄。
4.本发明所配制的二元复合催化剂催化合成的生物可降解PBST共聚酯具 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制 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8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