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装箱码头运营系统中装卸船生产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8515.8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9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沙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妙春 |
地址: | 20013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码头 运营 系统 装卸 生产 模型 | ||
1、集装箱码头运营系统中装卸船生产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泊位划分和装卸桥资源配置的泊位及装卸桥资源配置仿真模型、用于计算任一泊位使用的装卸桥数量以及在每个步长时间内的理论处理量的装卸桥作业仿真模型、用于计算任一泊位使用的水平搬运机械数量以及在每个步长时间内的理论处理量的水平搬运作业仿真模型、用于计算任一泊位使用的堆场机械数量以及在每个步长时间内的堆场机械理论处理量的堆场作业仿真模型、用于识别装卸桥、水平搬运机械、堆场机械这三种机械在进行串行服务时的实际处理量的为装卸船服务的瓶颈处理仿真模型;该装卸船生产仿真模型的实现步骤如下:
(1)根据仿真要求,确定总仿真时间T,仿真的时间步长,并使仿真时间从零开始;
(2)进入下一个仿真步长,进行仿真;
(3)在步骤(2)所述的步长内,进入下一个泊位进行仿真运算;由泊位及装卸桥资源配置仿真模型对船舶泊位的分配和对该泊位装卸桥资源的分配;
(4)由步骤(3)得到泊位数量后,由装卸桥作业仿真模型得到该泊位使用的装卸桥数量以及在每个步长时间内的理论处理量;
(5)由水平搬运作业仿真模型得到该泊位使用的水平搬运机械数量以及在每个步长时间内的理论处理量;
(6)由堆场作业仿真模型得到该泊位使用的堆场机械数量以及在每个步长时间内的堆场机械理论处理量;
(7)由瓶颈处理仿真模型识别装卸桥、水平搬运机械、堆场机械这三种机械在进行串行服务时的实际处理量;
(8)检测是否还有泊位没有仿真,若有则进入步骤(3);若没有,则将仿真步长时间累加;
(9)将得到的新的仿真步长与总仿真时间比较,判断是否仿真结束,若没有转入步骤(2);若仿真结束,计算各个指标并将结果存入数据库,装卸船生产仿真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码头运营系统中装卸船生产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泊位及装卸桥资源配置仿真模型包括泊位资源配置仿真模型和装卸桥资源配置仿真模型:
所述泊位资源配置仿真模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1)从船舶排队仿真模型中得到每一艘船的长度以及泊位需要为每艘船舶留出的超过船舶长度的富余间距;
(A2)对泊位进行确定,判断是否需要按照岸线来确定,若不需要转入步骤(A3);若需要转入步骤(A4);
(A3)不需按照岸线来确定泊位,泊位数量已经确定,将船舶驶入泊位,该船的各种状态改变,停靠该船舶的泊位状态改变,泊位总数量不变,将得到的结果存入数据库;
(A4)通过岸线总长度、已停靠船舶的长度以及已停靠船舶的富余空间得到剩余岸线的长度;
(A5)判断剩余岸线长度是否能够停放一艘船;若不能则使船的状态为锚地等待;若能够,则转入步骤(A6);
(A6)将船驶入泊位,改变该船的各种状态、停靠该船泊位的状态以及泊位的总数量,并将结果存入数据库;
所述装卸桥资源配置仿真模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B1)由泊位资源配置仿真模型使得船舶驶入泊位,即获取相关的船舶泊位状态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自动分配装卸桥,若不需要直接进入各个泊位的装卸桥作业步骤;若需要转入步骤(B2);
(B2)按照仿真时间推进,找出该仿真时间内是否有船舶靠泊;
(B3)以确保最小作业线数的方式得到剩余装卸桥数量;
(B4)对所有有船泊位按照最大作业线排序;
(B5)在每个步长,按照作业线由大到小的方式,对泊位分配装卸桥,完成分配后则进入到各个泊位的装卸桥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851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