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49036.8 申请日: 2009-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1532199A 公开(公告)日: 2009-09-16
发明(设计)人: 徐明耀;应瑞燕;汪奇;丁锡强;李学方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3D15/00 分类号: D03D15/00;D02G3/26;D06B15/12;D06P1/39;D06P1/38;D06P3/62;D06P3/6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003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桑蚕丝 铜氨丝 交织 面料 及其 织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及其织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的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桑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它不但有美丽的外观而且透气性、吸湿性均符合人体所需。桑蚕丝与羊毛同为蛋白纤维,但是桑蚕丝的形态为长丝而且单纤纤度比羊毛细得多,只有1.2~2.4旦左右,既能织成薄如蝉翼的纱,又能织成色彩斑斓的厚型外套面料。由桑蚕丝纺织成的面料制作成服装与人体有很好的亲和力,是公认的传统服装材料。但由于桑蚕丝的养殖受地域的限制较多,资源相对于其他纤维比较贫乏,如要织成厚实的外套面料,其成本价格较高。

铜氨丝的纺制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丝。由于用作铜氨丝纺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在纺丝后可以全部回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因此,铜氨丝的生产过程是较为环保,且产品的特性又比较符合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在多种常用纤维素纤维中,铜氨丝具有较细的纤维旦数,以120D为例:单纤旦数约1.7旦;而桑蚕丝单纤旦数约1.2~2.4旦,棉单纤旦数约1.7旦,羊毛单纤旦数约1.7旦,粘胶丝单纤旦数约4旦,醋酸丝单纤旦数约4旦。由于同样规格(粗细)的纤维中铜氨丝有较多的纤维根数,所以能对光形成较强的漫反射作用。尤其是铜氨丝染色后经过光的漫反射色彩更加鲜艳纯正、光泽柔和,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亮丽的感觉。由于铜氨丝纤维单纤较细,单位丝线内的根数较多,因此肌肤和手感都比较柔软舒适。加上具有抗静电的功能,即使在干燥的气候下穿着仍然具有良好的触感,可避免产生闷热不舒适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决定了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吸湿功能,而铜氨丝的多孔性决定了其透气排汗功能更在其他纤维素纤维之上。选用铜氨丝交织面料设计服装,耐磨性、吸湿性、悬垂性俱佳,因此选用铜氨丝交织面料设计服装,适用范围较广,穿着服用性能甚佳。

桑蚕丝与铜氨丝由于各自的物理特性不同,使得难以在通常工艺条件下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在高经密情况下更是不相适应;比如桑蚕丝在高经密情况下耐磨性的处理以及铜氨丝染色后丝线起毛、强力下降导致织造困难的处理以及寻找织造过程中二种原料对环境湿度的平衡点等关键技术难点都是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也就是提供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的面料及其织造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铜氨丝面料在织造时由于原料强力的不稳定而产生的质量问题,通过将铜氨丝原料保燥处理,使铜氨丝在织造过程中的强力和伸长都比较稳定,弥补了铜氨丝产品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由于物理性能的变化而带来的使面料质量下降的不足。

本发明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由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而成,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中,所述的桑蚕丝与铜氨丝的重量比为20~80∶80~20。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中,所述的桑蚕丝的丝胶含量为2~6%。由于织造的面料经线密度将达到130根/厘米,在织造过程中丝线之间的摩擦力相当大,丝线容易起毛、断裂。要使丝线在织造过程中不起毛、断裂,掌握脱胶率是关键。桑蚕丝的丝胶含量占丝的重量约24~26%,在一般情况下成品面料中均含有丝胶,如果按常规把丝胶脱尽的话就会给织造带来困难,保留一部分丝胶虽然能使织造顺利进行,但是染色质量较难控制容易造成色花且影响手感。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人发现脱胶率不到18%会对染色的均匀性带来风险,而将脱胶率控制在20~24%范围内最为合理。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中,所述的经线是由两根相同捻向的加捻桑蚕丝(初捻)并丝后再反向加捻(复捻)的丝线。铜氨丝表面光滑,单纤较细,经过染色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受到影响,纤维发毛强力下降,造成织造困难,通过初捻和复捻两次加捻,大大增强了丝的抱合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是将经线和纬线交织成面料的方法,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纬线的铜氨丝使用前进行保燥处理;经线与纬线的工艺步骤如下:

经线:绞丝—成筒—初捻—并丝—复捻—成绞—脱胶—染色—成筒—扦经—织造;

纬线:筒装丝—分筒—加捻—成绞—染色—成筒—卷纬—保燥—织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0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