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感染性休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49131.8 申请日: 2009-04-10
公开(公告)号: CN101856498A 公开(公告)日: 2010-10-13
发明(设计)人: 苏定冯;刘冲;孙利;沈甫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5/06 分类号: A61K45/06;A61P9/00;A61P31/04;A61K31/46;A61K31/27;A61K31/407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薛琦;朱水平
地址: 2004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感染性 休克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药物组合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感染性休克可见于各种微生物引起的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休克),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感染,由内毒素引起的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 Saccharide)和微量蛋白(Protein)的复合物。内毒素休克,是指大量内毒素作用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超过机体各自卫系统的清除能力,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组胺和激肽等,导致机体微循环紊乱和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现有技术中,治疗感染性休克(内毒素休克)的药物众多。毒蕈碱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循环性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如用山莨菪碱治疗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等(Wang S.T.,Kuo N.L.,Experience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shock due to infection.Chin.Med.J.1978,6:497-500),其治疗内毒素休克的常规剂量为:感染早期1mg/kg,中期1-2mg/kg,晚期2-3mg/kg,静脉点滴小壶入,每间隔10-15分钟给药一次;其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口干、面红、轻度扩瞳、视近物模糊等,个别患者有心率加快及排尿困难。

胆碱脂酶抑制剂常用来治疗肠穿孔诱导的急性腹膜炎模型,但会引起乙酰胆碱蓄积导致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副作用(Hofer S.,Eisenbach C.,Lukic I.K.,Schneider L.,Bode K.,Brueckmann M.,Mautner S.,Wente M.N.,Encke J.,Werner J.,Dalpke A.H.,Stremmel W.,Nawroth P.P.,Martin E.,Krammer P.H.,Bierhaus A.,Weigand M.A.,Pharmacologic cholinesteraseinhibition improves survival in experimental sepsis.Crit.Care.Med.2008,36(2):404-408)。

但是,毒蕈碱受体阻断剂和胆碱脂酶抑制剂联合使用的药物组合物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的毒蕈碱受体阻断剂治疗内毒素休克时,药物的用药剂量大且副作用多,或者胆碱脂酶抑制剂会引起乙酰胆碱蓄积导致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较显著的抗感染性休克、特别是内毒素休克,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毒蕈碱受体阻断剂和胆碱脂酶抑制剂。

本发明经过研究发现毒蕈碱受体阻断剂和胆碱脂酶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治疗内毒素休克时,作用效果显著,并且使用的药物剂量小,抗休克作用大大加强,且克服了毒蕈碱受体阻断剂的口干、面红、轻度扩瞳、视近物模糊等副作用,以及使用胆碱脂酶抑制剂会引起的M受体兴奋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其中,所述的毒蕈碱受体阻断剂与胆碱脂酶抑制剂的质量比值较佳的为10-1.6×104,更佳的为2.5×102-4.0×103

其中,所述的毒蕈碱受体阻断剂为本领域常规使用毒蕈碱受体阻断剂,较佳的选自山莨菪碱、含山莨菪碱的植物提取物、阿托品、东莨菪碱、含东莨菪碱的植物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山莨菪碱的结构式如式1所示,它是由托品酸和有机碱形成的酯类,结构与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相类似,在托品基的6位碳原子上有不对称的羟基。

式1

所述的阿托品的结构式如式2所示。

式2

所述的东莨菪碱的结构式如式3所示。

式3

其中,所述的胆碱脂酶抑制剂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胆碱脂酶抑制剂,较佳的为新斯的明和/或毒扁豆碱。

所述的新斯的明的结构式如式4所示。

式4

所述的毒扁豆碱的结构式如式5所示。

式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1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