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香豆酰精脒类化合物或其植物提取物的药物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49136.0 申请日: 2009-04-10
公开(公告)号: CN101856346A 公开(公告)日: 2010-10-13
发明(设计)人: 杨义芳;金丽丽;杨必成;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1/165 分类号: A61K31/165;A61P13/08;A61P35/00;C07C235/34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薛琦;朱水平
地址: 20004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类 香豆酰精脒类 化合物 植物 提取物 药物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类香豆酰精脒类化合物或其植物提取物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多发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BPH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据统计60岁男性中,BPH的发病率为50%;70-79岁的老年男性中,BPH的发病率为70%;至80岁,BPH的发病率高达90%。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ertom,LUTS)和膀胱梗阻症状(bladder outletobstruction,BOO)。下尿路症状是由逼尿肌功能不稳定和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outlet obstruction,BOO)是由尿道平滑肌舒张不畅引起排尿踌躇、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流无力、终末滴沥、排尿时间延长、尿急、慢性尿潴留及充溢性尿失禁等系列症状,严重者可伴发血尿、尿毒症和前列腺癌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虽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较高,但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疾病。增生的存在依赖两种重要因素:动力学因素和静力学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影响病变程度。其中,动力学因素依赖基质平滑肌的活动,其梗死表现取决于平滑肌受体接受刺激而引起的紧张性或(和)收缩活动的增加;静力学因素与增生组织的存在有关,它比较持久且不依赖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表现为缓慢的进行性发展。关于其发病机制,现在的主要学说有:①“双氢睾酮学说”,该学说认为雄性激素活化形成的二氢睾酮(DHT)在前列腺组织中的积聚是前列腺增生的致病因素。②“雌/雄激素协同效应学说”,认为老年期内内分泌失衡,血清中雌/雄激素比例升高是前列腺增生的致病因素。③“基质-上皮相互作用学说”,认为前列腺基质和上皮细胞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前列腺增生的发生是基质-上皮相互作用紊乱的结果。④“炎症/生长因子发病理论”认为炎症和生长因子的释放,可以起到诱发BPH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多病因疾病,以上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独立解释BPH的发病机制。

由于激素在前列腺增生中的重要作用和α-肾上腺能受体迅速缓解平滑肌痉挛的强大作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肾上腺能受体拮抗剂成为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药物。然而随着对BPH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潜在靶点被不断发现,如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磷酸二酯酶同功酶5(PDE-5)、糖酵解酶、生长因子等。因此针对多指标、多靶点来设计并筛选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前列腺增生引起的病理改变基本原因是造成膀胱出口部梗阻,以致引起膀胱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损害。因此,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原则首先是尽快减轻,甚至解除梗阻,保护膀胱逼尿肌的功能,保护肾功能。α1-AR在前列腺组织上的分布和功能效应与前列腺增生的动力性梗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前列腺增生患者40%的尿道压力来自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调节。因此推测α1肾上腺素受体的突然刺激能引起前列腺平滑肌的收缩,导致尿道压力的闭合性增强,引起尿流梗阻及膀胱刺激症状。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α1 adrenergicantagonists,α1-ARA)能够减轻括约肌紧张程度和前列腺增生程度从而缓解症状,是目前公认的治疗BPH及由其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的首选药物。

研究发现,炎症改变常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存,而且炎症相关因子在BPH组织中增多,提示前列腺组织内炎症反应可能与BPH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环氧化酶-2(COX-2)是调节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PGE)的重要限速酶,可被性激素、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等诱导表达并调节细胞增殖及凋亡。实验发现,当COX-2被抑制后,前列腺指数降低,前列腺细胞萎缩,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TGFβ1表达升高,EGF表达下调,提示抑制前列腺内COX-2的表达可影响生长因子EGF和TGFβ1的表达,并部分对抗BPH的发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