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层琼脂糖凝胶在免疫对流电泳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1323.2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韩焕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焕兴;陆慧琦;樊笑霞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G01N33/559;G01N33/539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层 琼脂 凝胶 免疫 对流 电泳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层琼脂糖凝胶的用途,特别涉及薄层琼脂糖凝胶在免疫对流电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泳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与带电颗粒的净电荷量成正比,与带电颗粒的大小成反比。在一定的条件下,任何带电颗粒都具有自己的特定泳动度。利用此性质,便可把混合液中不同的蛋白质(或其它物质)分离开,也可用其对样品的纯度进行鉴定。
电泳法可分为自由电泳及区带电泳两大类。常用的区带电泳包括滤纸电泳、薄层电泳、凝胶电泳等。其中凝胶电泳就是以淀粉胶、琼脂或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法。
琼脂电泳是用琼脂糖或优质琼脂粉作为支持物的一种电泳方法。这种方法用于研究核酸等大分子物质效果很好。因此它巳成为分子生物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琼脂糖是由琼脂分离制备的链状多糖。其结构单元是D-半乳糖和3.6-脱水-L-半乳糖。琼脂糖链通过氢键及其它力量的作用互相盘绕形成绳状琼脂糖束,构成大网孔型凝胶。利用琼脂糖电泳分离和分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原理是电荷效应及分子筛效应。在电场的作用下及中性pH的缓冲条件下,核酸分子带负电,可以向阳极迁移。用琼脂糖胶分离双链DNA时,迁移率的大小主要与核酸样品的分子量有关,而与核酸的一级结构以及碱基的组成无关。琼脂糖电泳对于分离或分析天然DNA,包括不同形式的质粒DNA(即闭环DNA、开环DNA和线性DNA),以及不同分子量的核酸片段都有效。在一定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介质中,DNA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与其分子量的常用对数成反比。因此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胶可以分离不同大小范围的DNA片段。0.8%的琼脂糖凝胶能很好地分辨1-25kb的片段;0.5%的琼脂糖凝胶用于分辨较大片段的DNA(20-100kb);对于小片段的DNA(0.2-2kb)可用1.5%或更高浓度的凝胶进行分离。同时分子构型也对迁移率有影响,如共价闭环DNA>直线DNA>开环双链DNA。
对流免疫电泳(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是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在pH8.6的缓冲液中,蛋白质抗原带负电荷向正极泳动;而抗体大部分属于Ig,由于分子量大,暴露的极性基团较少,在离子琼脂中泳动缓慢,同时受电渗作用的影响向负极泳动(电渗是指在电场中液体对于一个固定固体的相对移动。琼脂是一种酸性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而与它接触的溶液带正电荷,因此液体向负极泳动,产生电渗)在抗原抗体相遇的最适比例处形成乳白色沉淀线。由于电场的作用,限制了抗原、抗体的自由扩散,而使其定向泳动,因而增加了试验的灵敏度,并缩短反应时间。此法操作简便,仅需30~60分钟,灵敏度比双向扩散高10~15倍;但缺点是特异性不如双向琼脂扩散高。
目前在薄层琼脂糖胶的应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常规的蛋白或核酸电泳,二是在电泳基础上的常规抗体的免疫扩散(呈现免疫沉淀和免疫固定的形式)。目前还没有薄层琼脂糖凝胶在免疫对流电泳中应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薄层琼脂糖凝胶在免疫对流电泳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薄层琼脂糖凝胶在免疫对流电泳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薄层琼脂糖凝胶常规电泳;
2.抗原或抗体的等电点的测定;
3.缓冲体系的设置;
4.待电泳物质的分别离子化处理,使其具备不同的带电状态;
5.对应抗原与抗体或标记抗体的对流电泳;
6.电泳结果的直接观察;
7.薄层琼脂糖凝胶的漂洗、固定和染色;
8.染色结果的观察与相对定量。
所述抗体和标记抗体为金标抗体或微粒子胶体金标记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焕兴;陆慧琦;樊笑霞,未经韩焕兴;陆慧琦;樊笑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13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