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半导体基底上形成氮化钛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1562.8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6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芬;李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0 | 分类号: | H01L21/60;H01L21/28;H01L21/44;C23C14/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 玮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基底 形成 氮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半导体基底上形成氮化钛层 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钛(TiN)薄膜是目前工业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薄膜材料之一,它熔 点高,热稳定和抗蚀性好,并以其较高的硬度和低的电阻率,受到人们日益广泛 的关注。
早期的氮化钛薄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外观色泽、硬度和耐高温、耐腐蚀 特性等方面。但最近,氮化钛膜作为金属层Cu或Al的扩散阻挡层在半导体器 件中的应用受到重视。根据阻挡层的定义,阻挡层要求在一定高温下能有效阻 止金属层金属的扩散,与金属层及介质有良好的结合,以及较小的接触电阻, 且在保持与金属层金属的热稳定的同时,阻挡层要尽可能薄。根据2000年更新 的半导体国际技术路线(ITRS),从2005年起,阻挡层厚度达到10nm,到2014 年将达到4nm;阻挡层要有良好的台阶覆盖性、低应力、无针孔;扩散阻挡层 表面粗糙度越低越好。但由于在半导体制备工艺中薄膜厚度已和电子平均自由 程相当或更小,TiN薄膜的电阻率的实际值与体电阻率有较大差距。
请参见图1,其所示为TiN薄膜层的方块电阻与半导体基底温度的关系图。 可以看出,半导体基底温度从40℃上升到500℃的过程中,TiN薄膜的电阻率 明显下降,曲线表明TiN薄膜电阻率随着半导体基底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
这是因为在较低的半导体基底温度下,TiN薄膜的结晶情况较差,缺陷密度 较大,从而增加了载流子的散射,因此薄膜电阻率较高,导电性能差。随着半 导体基底温度的升高,被溅射出来的靶材Ti原子在基底吸附后仍有较大的动能, 原子表面扩散能力增加,薄膜容易有序结晶化和晶粒取向一致化,缺陷密度降 低,这导致载流子浓度的增大和迁移率的提高,从而使薄膜的导电能力大大的 增加。
并且,当半导体基底温度较低时,Ti原子与N原子反应不完全,因此薄膜 中N/Ti原子比<1,所以薄膜成分主要为Ti2N,还有部分Ti原子与半导体基底 Si反应生成TiSi2,导致薄膜电阻较大。而当半导体基底温度的升高时,有助于 溅射出来的Ti原子与N原子在半导体基底更好的反应,提高了TiN薄膜中的 N/Ti原子比,从而提高了TiN薄膜的导电性,薄膜的电阻随着降低。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请参见图2,在半导体基底上淀积TiN层,是直接将 半导体基底100放入到反应腔210溅射淀积TiN薄膜层,反应气体无法将热传 导到半导体基底上,此时的半导体基底处于较低的温度,因此,在半导体基底 上淀积形成的TiN薄膜层电阻较高,导电性能差。而要实现TiN薄膜层良好而 稳定的低电阻,需要用新的机台进行制造,这就大大提高了制造成本,且增加 了制程工艺的难度。此外,在量产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半导体基底的温度不同, 因而所制造出来的TiN薄膜层的电阻也不同,大大影响了制造出的硅片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半导体基底上淀积的氮化钛(TiN)层 的电阻高,导电性能差,且生产出的各硅片的TiN层电阻不一致,因而不能满 足产品的要求等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半导体基底上形成氮化钛层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提供一半导体基底;
对所述半导体基底进行预加热;
将所述半导体基底移入反应腔,在所述半导体基底上淀积氮化钛层。
进一步的,对所述半导体基底进行预加热是将所述半导体基底放入另一反 应腔内进行预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预加热的温度为100℃至500℃。
进一步的,在所述半导体基底上淀积氮化钛层的具体步骤:
将所述反应腔抽真空;
向所述反应腔内通入氩气和氮气;
通过溅射在所述半导体基底上形成氮化钛层。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腔抽真空,其压强为2.0×10-4Pa至5.0×10-4Pa。
进一步的,所述氩气的流量为15sccm至60sccm。
进一步的,所述氮气的流量为50sccm至150sc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1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戊二腈合成二氨基吡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天然产物的组方及制剂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