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飞秒激光制备均匀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1787.3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程亚;何飞;孙海轶;徐至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激光 制备 均匀 三维 纳米 流体 通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秒激光加工,特别是一种利用飞秒激光制备均匀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在各种透明材料、晶体和透明聚合物等材料内部制备微纳流体器件。
背景技术
微全分析系统和芯片实验室器件设法将微流体、微光学、微电子和微机械等多种功能器件集成在只有手掌大小的同一芯片上,它具有低消耗、高效率和高灵敏度等传统生化分析系统无可比拟的优点,目前已在生物学、化学和医药科学等领域掀起一场重大革命。而当前主流的三维微纳器件制造技术主要是借助了半导体光刻的方法,它在材料表面微结构的制备上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工艺。然而对于三维立体微结构的制备,还需要一系列诸如层叠和熔接等复杂的步骤,因此本质上它不是一种真正的三维微加工技术。
飞秒激光以其加工精度高、热效应小、损伤阈值低和可以对透明材料实现三维微加工等优点在当代微制造领域中独树一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制备大规模、复杂三维微结构的方法。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结合后期的热处理和HF酸腐蚀等辅助过程目前已在各种透明材料内部加工出内径为数十微米三维微通道(参见文献:M.Masuda,K.Sugioka,et al.,AppliedPhysics A,Vol.76,P 857,2003)。但是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湿法腐蚀处理是从两端向中间(或从外向内)进行的,通道开口处与HF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时间要大于通道中间部分,因此微通道在长度方向上呈现出一定的锥度。也就是说通道的两端粗中间细,不够均匀,并且这一问题在制备较长(长度为数毫米以上)微通道时变得更加严重,它将大大限制微流体通道的实际应用。此外,由于显微物镜聚焦时的纵向分辨率远小于其横向分辨率,因此制备出的微通道横截面呈现出极度不均匀的椭圆形状。尽管人们提出了对飞秒光束整形的方法来改善横截面的方向比例,但是效果并非理想(参见文献:Y.Cheng,K.Sugioka,et al.,Optics Letters,Vol.28,P 55,2003)。最后,这种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制备出来的微通道内壁光洁度较差,并且无法直接抛光(参加文献:Y.Bellouard,A.Said,et al.,Optics Express,Vol.12,P 2120,2004)。这一缺点也极大地限制了它在微流体和光流体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微流体通道所存在的通道均匀性差,内壁光洁度低和长度受限(仅为亚毫米量级)等缺点,提供一种利用飞秒激光制备均匀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方法,并且进一步将通道内径拉伸至纳米量级,从而在单个透明材料芯片上实现复杂的三维微纳空心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飞秒激光制备均匀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飞秒激光辐照:将透明材料样品固定在一台可编程三维位移平台上,通过显微物镜将飞秒激光聚焦在所述的透明材料样品上,按编程驱动所述的可编程三维位移平台运动的同时,启动所述的飞秒激光光束对所述的透明材料样品进行辐照,在所述的透明材料样品中写入需要的三维纳米流体通道图形;
(2)化学腐蚀:然后将飞秒激光辐照后的透明材料样品放入HF溶液或KOH溶液中,对所述的三维纳米流体通道图形进行化学腐蚀,以得到具有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三维空心结构的透明材料样品;
(3)热拉:将具有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三维空心结构的透明材料样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一维电动平移台上,并使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的一维电动平移台的移动方向;将氢氧焰对准透明材料样品的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三维空心结构区域进行加热,当所适合的透明材料样品达到软化温度后,启动所述的一维电动平移台开始拉伸,边加热边拉伸,直至达到所的三维纳米流体通道的尺寸。
所述的透明材料为玻璃、晶体或透明聚合物。
本发明的关键是第(3)步,微通道区域的透明材料成分将达到液相,在这种状态下通道的形貌将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强烈影响,熔融态的透明材料微通道在外界拉力以及自身表面张力的驱动下会自动形成圆形、均一的横截面型和极高的表面光洁度,这时微通道内壁的表面积是最小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微通道的表面能达到最小;同时由于通道的体积不变,当轴向尺寸被拉长时,其径向尺寸会逐渐减小直至纳米量级,从而形成细长均一的纳米通道。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通道的纵向形貌均一:将载有预制备微通道的透明材料样品软化并拉伸可以显著改善通道纵向的锥度,使微通道的入口尺寸和内部尺寸高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1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