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模块、收发信机及收发信机切换控制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52213.8 申请日: 2009-05-27
公开(公告)号: CN101572939A 公开(公告)日: 2009-11-04
发明(设计)人: 李挺钊;吕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W52/04 分类号: H04W52/04;H04B7/005
代理公司: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彭愿洁;李文红
地址: 200121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射频 模块 收发 切换 控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射频模块、收发信机及收发信机切换 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基站收发信机对应的射频模块趋向于多载波化,随着载波数的 增加,要求宽带收发信机能够提供较高的信号带宽,尤其是在频谱不连续或多 个设备商共享射频模块等场景下,对收发信机的射频模块能够提供的信号处理 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收发信机的架构主要包括:1T2R架构、2T2R架构、4T4R架构等, 其中,上述的T是指在相同瞬时工作频带下独立发射信号的路数,上述的R 是指在相同瞬时工作频带下独立接收的路数。例如,上述1T2R指的是:在相 同瞬时工作频带下有1路发射和2路接收。

1T2R架构的收发信机可以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天线1001、天线1002 和射频模块100。射频模块100主要包括:双工器1101、接收滤波器1201、 发射放大1102、接收放大1103、接收放大1203、发射混频器1104、接收混频 器1105、接收混频器1205、数模转换模块1106、模数转换模块1107、模数转 换模块1207、发射本振1108、接收本振1208和中频数字处理模块1100。

如图1所示,天线1001、双工器1101、接收放大1103、接收混频器1105、 模数转换模块1107和中频数字处理模块1100依次连接,接收本振1208与接 收混频器1105连接,形成一条接收支路。天线1002、接收滤波器1201、接收 放大1203、接收混频器1205、模数转换模块1207、中频数字处理模块1100 依次连接,接收本振1208与接收混频器1205连接、形成另一条接收支路。中 频数字处理模块1100、数模转换模块1106、发射混频器1104、发射放大1102、 双工器1101、天线1001依次连接,发射本振1108与发射混频器1104连接, 形成一条发射支路。

在收发信机中,天线用于收发无线信号;双工器用于对天线接收的信号和 /或待发射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使信号收发共用一个天线;接收滤波器用 于对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发射放大,用于将待发射的信号进行功率 放大;接收放大用于将接收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发射混频器用于将基带或中 频信号上变频为射频信号;接收混频器用于将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或基带信 号;发射本振用于提供上变频本振信号;接收本振用于提供下变频本振信号; 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模拟信号 变换成数字信号;中频数字处理模块用于对收发的信号进行数字处理。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架构的收发信机的结构相对固 定,不具备扩展性;且工作模式相对单一,多场景的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射频模块、收发信机及收 发信机切换控制的方法,收发信机的射频模块采用可扩展的架构,用户可以根 据需要进行扩展,能够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射频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放大支路、第一接收混频器、第二接收混频器、混频切换模块和 控制模块;其中,第一接收放大支路和第一接收混频器连接;第一接收混频器 混频所采用的本振信号的频率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接收混频器混频所采用的 本振信号的频率;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混频切换模块建立第一接收放 大支路和第二接收混频器的连接,或控制所述混频切换模块断开第一接收放大 支路和第二接收混频器的连接。

一种收发信机,包括:

第一天线和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包括第一接收放大支路、第一接收混 频器、第二接收混频器、混频切换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放大 支路用于将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放大;第一接收混频器和第一接收放大支路连 接;第一接收混频器混频所采用的本振信号的频率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接收 混频器混频所采用的本振信号的频率;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混频切换 模块建立第一接收放大支路和第二混频器的连接,或控制所述混频切换模块断 开第一接收放大支路和第二混频器的连接。

一种收发信机切换控制的方法,包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22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