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RESSA和TARCEV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检测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3939.3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8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冯哲民;邹祖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ressa tarceva 治疗 细胞 肺癌 疗效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个体IRESSA和TARCEV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试剂盒,通过检测IRESSA和TARCEVA用药靶向位点EGFR基因多态性位点来评估个体IRESSA和TARCEV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背景技术
肺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是癌症死因的首位。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最为普遍,占肺癌发病总数的80%。非小细胞肺癌存在三种不同的类型:腺癌(包括支气管肺泡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就晚期肺癌而言,目前一线化疗有效率仅30%左右,对难治和复发的患者,真正有效的治疗措施有限。因此迫切需要高效低毒的新药物。
Iressa和tarceva是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目前主要用于治疗NSCLC,对乳腺癌、胸腺瘤、前列腺癌及头颈部肿瘤等也证实有效。
对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fitinib是目前可供选择的一类有效药物。然而此药的总体疗效低于30%,因此如何选择治疗对象合理用药是当前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肺癌gefitinib治疗的客观有效率约为27%,其中腺癌(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疗效较优。最近的研究提示,肺腺癌是EGFR基因突变的一种高发类型,并认为正是这类体细胞遗传突变赋予了腺癌细胞较高敏感性。因此,选择突变型肺癌进行治疗,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药物疗效,使患者真正受益。EGFR基因诊断可以筛选出最合适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疗效,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受益,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不合理用药所造成的患者医疗费用增加和社会医疗资源浪费,因此,这一基因诊断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十分显著。
EGFR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短臂7p12-14区,由28个外显子组成,其酪氨酸激酶功能区由外显子18-24编码,其中外显子18-20编码N-Lobe,外显子21-24编码C-lobe。迄今为止发现的EGFR基因突变90%以上位于外显子19-21。在NSCLC肿瘤中,会有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然而目前研究发现外显子18、19、21的突变更具有临床意义,这种临床意义在于多种合成药物可以通过靶向治疗达到晚期NSCLC病情改善和缓解作用。目前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具有EGFR酪氨酸激酶基因编码区突变(18、19、21外显子)型NSCLC,Gefitinib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而对无基因突变的野生型EGFR阳性肿瘤,上述药物治疗基本无效。
发明内容
基于IRESSA和TARCEVA用药靶向位点EGFR基因多态性可用来评估个体IRESSA和TARCEV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个体IRESSA和TARCEV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试剂盒。
该试剂盒包括:
检测IRESSA和TARCEVA用药靶向位点EGFR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对及特异性荧光探针对;
荧光定量PCR反应组件(包括Taq酶、dNTP混合液、MgCl2溶液、反应缓冲液、去离子水等)。
本试剂盒中所述的特异性荧光探针对是能够轻易完成设计的,特异性荧光探针对可用常规的探针合成技术进行合成。
本发明试剂盒的组分和含量包括:
10X荧光定量PCR反应缓冲液1μl,
25mM dNTP混合液0.1μl,
25mM MgCl2溶液0.6μl,
5units/μl Taq DNA聚合酶0.025μl,
20μM特异性引物对每条引物各0.225μl,
10μM特异性荧光探针对每条探针各0.25μl,
去离子水5.325μl。
本试剂盒供一人份检测应用,试剂盒的保存温度为-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检测试剂盒的使用
步骤1:DNA模板的抽取
用硅胶吸附法抽提口腔上皮细胞的基因组DNA。
步骤2:荧光定量PCR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39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