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非热融接续盒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4175.X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7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祥;杨钧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大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非热融 接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光纤到户设备中使用的光纤非热融接续盒。
【背景技术】
在市内通讯网络中,光纤技术应用的发展非常快,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除了地区主干光缆外,光纤到小区(FTTP),光纤到户(FTTH)都在飞速发展中,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中,政府和企业的办公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将室外光缆接通到办公楼或居民小区、甚至居民家中,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光纤分配和接续的。光纤分配设备包括将光纤网路中主干光缆与光端机之间的连接、配接和调线,实现对光缆的固定、剖分、接地保护,以及光纤的熔接、分配、盘绕和调度。
目前的室外光缆通过86型快插桌面盒(光缆终端盒)连接到办公楼或ONU设备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从使用的情况来看,光纤接续到办公楼或企业采用86型光纤快插桌面盒是比较合适的,但在光纤到户(FTTH)的FTTH多媒体箱中使用86型光纤快插桌面盒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光纤到户的网路中使用的、接续效果好、使用成本低、充分利用冷接子结构特点、可以替代86型光纤快插桌面盒的光纤非热融接续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纤非热融接续盒,含有盒体、底板、侧板、盒体前板、盒体后板和盒盖,其特征是,盒体前板为弧形板,弧形板的上端设有盘纤前凸台,弧形板的两边翘起,与左、右侧板构成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在盒体的中间设有中心凸柱和冷接子固定槽,盒体两边的侧板上设有第一侧面凸台、第一攀扣以及第二侧面凸台、第二攀扣;盒体后板与两边侧板的连接角为弧形结构,在弧形结构的上端设有第一盘纤后凸台和第二盘纤后凸台;盒盖的上端设有与盒体前板弧度相同的弧形凸起,盒盖的下端设有与盒体后板的弧形角弧度相同的弧形角结构,盒盖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攀扣和第二攀扣相对应的第一搭扣和第二搭扣。
在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内侧的底板上设有第一进线口固定孔和第二进线口固定孔。
所述的第一进线口固定孔或第二进线口固定孔设有1~2对通孔。
盒体的中间设有1~2个冷接子固定槽。
所述的冷接子固定槽由隔板构成,隔板与隔板之间设有弹性镶嵌安装件。
所述的隔板是与底板连成一体的。
所述的弹性镶嵌安装件为X形结构,通过弹性镶嵌安装件底部的支撑脚连接在底板上的弹性镶嵌安装件连接孔内。
所述第一搭扣和第二搭扣的上端与盒盖面相平,下端有一个坡势,便于嵌入第一攀扣和第二攀扣。
在第一攀扣和第二攀扣下端的底板边上设有类似第一搭扣和第二搭扣结构的搭扣。
本发明光纤非热融接续盒的积极效果是:
不采用热熔接方式,充分利用了冷接子的结构特征,输入的皮线光缆直接与输出的尾纤(皮线光缆)接续,使盒体的结构更合理,光纤的接续更简便快捷,省去了L型机械接续插座,使用成本相比86型光纤快插桌面盒有明显降低,设备操作施工和维护更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光纤非热融接续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光纤非热融接续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光纤非热融接续盒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光纤非热融接续盒走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为:
1、盒体, 2、盒体底板, 3、盒体侧板,
4、第一进线口固定孔, 5、第一进线口, 61、盒体前板,
62、盒体后板, 7、盘纤前凸台, 8、第二进线口,
9、第二进线口固定孔, 10、第一侧面凸台, 11、中心凸柱,
12、盒体固定螺孔, 13、第一攀扣, 14、第一盘纤后凸台,
15、隔板, 16、弹性镶嵌安装件 17、第二盘纤后凸台,
18、第二侧面凸台, 19、第二攀扣, 20、盘纤前凸台下孔,
21、第二侧面凸台下孔,22、第二盘纤后凸台下孔,23、中心凸柱通孔,
24、弹性镶嵌安装件连接孔,25、第一盘纤后凸台下孔,
26、第一侧面凸台下孔,27、盒盖, 28、第一搭扣,
29、第二搭扣, 30、皮线光缆, 31、尾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大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大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1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宇供水智能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叠前深度偏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