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光离子化效率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4219.9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宾;聂磊;潘鑫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64 | 分类号: | G01N27/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仪萍;余明伟 |
地址: | 20043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离子化 效率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离子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光离子化效率的装置及方 法。
背景技术
质谱是对分子结构分析最精确的方法之一,通常用来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 和对混合物中已知组分进行定量检测。离子源是质谱的关键技术,最常用的经典 是EI源(electron ionization),它采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从而使样品发 生电离产生电子和分子离子。原理如下:
M+e→M++2e
M+继续受到电子轰击而引起化学键的断裂或分子重排,瞬间产生多种碎片离 子。EI源的使用及其广泛,电离效率高,谱库最完整。然而由于EI源使用的电子 能量很高,谱图中碎片峰占较多,分子离子峰强度很弱并且受到其他样品碎片峰 的干扰,谱图复杂,对于混合未知物的解谱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软电离(soft ionization)方法。
CI源(chemical ionization)。样品分子在承受电子轰击前,被一种反应气(通 常是甲烷等)稀释,因此样品分子与电子的碰撞几率极小,所生面的样品分子离 子主要由反应气分子电离产生。CI源的电离能小,产生的质谱峰数目少,能够提 供很强的分子离子峰,可以方便的确定分子量。但是CI源产生的碎片离子和反应 的温度、离子源压力、反应气等因素有关,没有标准谱不具有可比性,并且对真 空系统消耗较大。
利用质子转移反应(proton transfer reaction)也可以产生较完整的分子 离子峰,特别对小分子有机物有突出效果。其缺点是,装置复杂,真空消耗大。
为了弥补这些缺点,发展了光离子化技术。光离子化与EI源很类似,只是电 子束被5~15eV真空紫外光子所代替,它可以使电离能小于光子能量的样品分子 得到电离。光离子化的反应机理为:
M+hv→M++e
光离子化既可以得到分子离子峰,又能得到少数碎片离子峰,对未知物的鉴 定有重要意义。光离子化可以分为大气压光离子化(APPI)和真空紫外光离子化 (VUV-PI)。但是传统方法使用的是真空紫外灯(如氘灯)直接照射,光离子流 是不充分的。使用稀有气体激发的EBEL灯或者紫外激光器(UV-SPI)可以得到较 高的光强度,解决这样的问题。但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寿命较短。
光学谐振腔是光波在其中来回反射从而提供光能反馈的空腔。它是激光器的 必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两块与工作介质轴线垂直的平面或凹球面反射镜构成。谐 振腔的作用是选择频率一定、方向一致的光作最优先的放大,而把其他频率和方 向的光加以抑制。凡不沿谐振腔轴线运动的光子均很快逸出腔外,与工作介质不 再接触;沿轴线运动的光子将在腔内继续前进,并经两反射镜的反射不断往返运 行产生振荡,运行时不断与受激粒子相遇而产生受激辐射,沿轴线运行的光子将 不断增殖,在腔内形成传播方向一致、频率和相位相同的强光束,即激光。为把 激光引出腔外,可把一面反射镜做成部分透射的,透射部分成为可利用的激光, 反射部分留在腔内继续增殖光子。
光学谐振腔已经被使用在增强红外光学吸收领域。在谐振腔中充入气体,气 体分子阻挡了光子的传播,一部分被吸收。这一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即:
光学谐振腔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有:
1、提供较长的吸收光程1;
2、反射光子,提供更多作用机会,提高量子效率
鉴于此,现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并且可以大幅度增强光离子化的效 率的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及发光二极管灯泡的金属转接插头
- 下一篇:一种AOI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