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环酮中间体14-甲基双环[10,3,0]十五-1-烯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6703.5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锡玲;张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3/32 | 分类号: | C07C13/32;C07C5/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磊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环酮 中间体 14 甲基 10 十五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环酮中间体14-甲基双环[10,3,0]十五-1-烯的合成方法,该化合物是 合成大环(n≥15)酮类麝香的关键中间体。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原料成本低廉,反应稳 定,安全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背景技术
麝香是一种珍奇的动物性香料,扩散性和诱发力极强,具有特殊的柔和而优雅的香气, 良好的提香作用和极佳的定香能力。麝香不仅作为香料,更重要的是它的药用价值。据我 国历代医经药典记载:麝香具有芳香开窍、舒心、宽胸、镇痛安神、通经疏络、活血化瘀、 消炎止痛和消炎解毒等功能。我国药典中,百分之十二的中成药都配有麝香。
环十五酮,3-甲基环十五酮(麝香酮)等是天然麝香的有效成分,广泛应用于香料及 中药配方中,但由于各种麝类动物均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因此目前主要是采用人工 合成的方法,提供麝香的商品应用。
十五元环的构建是合成大环麝香酮的关键点。现有方法一般从环十二酮出发,首先在 其α位引入甲基丙烯基侧链,再经环化,氢化等反应得到14-甲基双环[10,3,0]十五-1(12)- 烯(DE2916418),该化合物进一步经扩环等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大环酮类化合物。环十 二酮α位引入甲基丙烯基侧链一般是环十二酮(CDON)与甲基烯丙基氯在碱性条件下, 经相转移催化反应制得。2-甲基烯丙基环十二酮在自由基引发剂作用下与巯基化合物反应, 氧化后得到苯磺酰基取代的中间体,经过碱性条件下的关环反应,氢化得到14-甲基双环 [10,3,0]十五-1-烯。(DE2916418;Helv.Chim.Acta.,1984,66,2519-2524)。该方法需大量使用 有刺激性臭味巯基化合物,不利于工业生产。14-甲基双环[10,3,0]十五-1(12)-烯还可以从环 十二酮出发,在其α位引入甲基丙烯基侧链,先臭氧化后,通过分子内缩合反应环化,甲 基化,氢化等反应得到(DE2916418)。其中甲基化反应需采用格氏试剂,条件比较苛刻。
也有报道,环十二酮在引入甲基烯丙基侧链后在铑催化剂作用下甲酰化,再形成双环 化合物,氢化得14-甲基双环[10,3,0]十五-1(12)-烯(US4443632)。这些反应所用原料普遍 较贵,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反应条件要求较高,反应总的收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价格低廉,反应稳定,安全可靠的大环酮中间体14-甲 基双环[10,3,0]十五-1-烯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大环酮中间体14-甲基双环[10,3,0]十五-1-烯的合成方法,是以环十二酮 为原料,首先在其α位引入甲基丙烯基侧链后,直接用氧化铝脱水生成14-甲基双环[10,3,0] 十五-1,12-二烯,再经氢化得到14-甲基双环[10,3,0]十五-1-烯。合成路线如下式:
具体步骤如下:
(1)2-甲基烯丙基环十二酮(I)的制备,以环十二酮(CDON)为原料,在碱性条 件下采用相转移催化的方法与甲基烯丙基氯反应制得。
相转移催化反应可以采用液-液相反应或固-液相反应方法进行:液-液相反应以50%氢 氧化钠为碱,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而固-液相反应则用粉末状氢氧化钠为碱,聚乙二醇 (PEG)为相转移催化剂。
液-液相反应的操作如下:环十二酮溶于溶剂中,加入50%氢氧化钠和季铵盐相转移 催化剂,在搅拌下滴加甲基烯丙基氯(MAC),加完后继续反应4~8小时,温度维持在40~80 ℃,反应完后经后处理得到2-甲基烯丙基环十二酮;甲基烯丙基氯与环十二酮的摩尔比为 1.1∶1~1.5∶1;氢氧化钠与环十二酮的摩尔比为2~6倍,以3~4倍为宜;相转移催化剂的 加入量为环十二酮的3~5mol%;
固-液相反应以粉末状氢氧化钠为碱,聚乙二醇(PEG)为相转移催化剂。将环十二酮、 粉末状氢氧化钠和聚乙二醇加入溶剂后,在搅拌下滴加甲基烯丙基氯(MAC),加完后在 40~80℃下搅拌4~8小时,过滤除去无机物,有机物经简单处理后得到所需产物;甲基烯 丙基氯与环十二酮的摩尔比为1.1~1.5∶1,氢氧化钠与环十二酮的摩尔比为3~6∶1,PEG 用量为3~5m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力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67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