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孔硅胶WOx/ZrO2独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7245.7 | 申请日: | 200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唐康健;杨贺勤;高焕新;杨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30 | 分类号: | B01J23/30;B01J37/00;B01J3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硅胶 wo sub zro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孔硅胶WOx/ZrO2独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WOx/ZrO2催化剂是一种同时具有B酸与L酸的强酸性催化材料,它与液体酸催化剂相比具有无污染、无腐蚀、易与产物分离等优点;而且它热稳定性能好,在高温及氧化还原的气氛下不会发生组分的流失。WOx/ZrO2催化剂在烷烃异构化、烃类烷基化、酯化、脱水等反应中表现出催化活性高和选择性好的特点。
水溶液环境WOx/ZrO2超强酸通常制备方法有三种:浸渍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1)采用的浸渍法合成过程是首先用锆盐通过滴加氨水,调节pH值,沉淀制备出Zr(OH)4前驱体,干燥后浸渍钨酸铵或偏钨酸铵溶液,然后高温焙烧后形成WOx/ZrO2催化剂[M.Hino et al,Chem.Comm.,1988,1259.]。(2)共沉淀法是将ZrOCl2·8H2O、偏钨酸铵和氨水充分搅拌,调节pH值,在100℃左右的烘箱中放置陈化,然后洗涤、干燥,高温焙烧后形成WOx/ZrO2催化剂[J.G.Santiesteban et al,J.Catal.,1997,168,431.]。(3)溶胶凝胶法是通过在含有一定比例的异丙醇,正丙醇锆,正丙醇钨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缓慢滴加异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进行凝胶化,所得凝胶陈化后,用CO2超临界干燥法除去溶剂,然后在800℃下焙烧3小时后得到WOx/ZrO2催化剂[M.Signoretto et al,J.Non-Cry Sol,1998,225,178.]。然而,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WOx/ZrO2催化剂在高温烧结时比表面严重下降,并只能保证15~17%左右的载钨量。综上所述,现有用于制备WOx/ZrO2催化剂的技术中要么陈旧,要么复杂,而载钨量最大只能达到17%(W∶Zr≈1∶12.5),与理论上最大活性的(W∶Zr≈4∶5)相距甚远[C.D.Baertsch,et al,J.Phys.Chem.B.,2001,105,1320.]。这些因素大大地限制了WOx/ZrO2超强酸的发展及工业应用。如何提高比表面和载钨量成为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
近年来,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新型多孔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类材料同时含有微孔(<2nm)、介孔(2~50nm)和大孔(>50nm)或者其中两种不同尺寸的多级孔道结构。与普通材料相比,多级孔材料不仅可以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大孔容和规整的孔道结构,而且复合孔道还提供了有利于物质快速传输的扩散通道,因而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合复合孔硅胶独石大表面,孔道通畅的特点,通过在其孔壁负载WOx/ZrO2催化剂有望在保证WOx/ZrO2催化活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其表面积。并且,惰性硅的存在,可在提高钨在材料中的含量同时,减少高温焙烧带来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WOx/ZrO2催化剂制备方法中存在的高温焙烧后比表面小、载钨量低、反应中容易失活,而导致的催化效能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复合孔硅胶WOx/ZrO2独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复合孔硅胶WOx/ZrO2独石催化剂在高温焙烧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同时又具有较高的载钨量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孔硅胶WOx/ZrO2独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72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Bi<sub>2</sub>WO<sub>6</sub>-BaTaO<sub>2</sub>N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Bi<sub>2</sub>WO<sub>6</sub>-SrTaO<sub>2</sub>N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多孔微纳结构WO<sub>3</sub>气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用于电致变色的花簇状WO<sub>3</sub>薄膜的制备方法
- 石墨相氮化碳负载氧化钨/钨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三氧化钨
- 一种刻蚀WO<sub>3</sub>纳米薄膜的方法
- 一种WO<sub>3</sub>/MoO<sub>3</sub>复合电致变色膜的制备方法
- 一种臭氧改性WO<sub>3</sub>薄膜光电极的方法
- 软件生成装置和软件生成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