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及捕杀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7692.2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6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晓玲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蟑螂 自动 捕杀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蟑螂捕杀技术,尤其是一种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及捕杀方法,属于居家生活卫生用品类。
背景技术
蟑螂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早在两亿五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界中未被淘汰,繁衍至今,遍及世界,由于蟑螂具有天生的边吃边吐边排泄之恶习,体内有臭腺,能分泌臭液已经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同时,蟑螂体表和体内肠道能携带多种致病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卵。在人体上爬行可致皮炎,被咬伤可引起过敏,分泌物可能诱发癌症。被污染的食物、药品,被咬坏的书籍、衣物、皮件、文物、电线等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是十分令人讨厌的害虫。多少年以来,人们采取毒杀、烟熏、高温水烫杀等手段进行蟑螂的捕杀,但是由于蟑螂不仅具有极强的生存、繁殖能力,而且还具有识别有害物质和后天产生的抗药性。所以直至今日人类始终未能寻找到更为有效、清洁、无二次污染的捕杀蟑螂的方法。
美国US00592699A提出了一种捕杀蟑螂的装置和方法,通过设置在室内建筑物地板墙角处的引诱捕杀装置进行蟑螂捕杀,达到减少室内蟑螂的数量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还极有可能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防止蟑螂侵入的保护,譬如:对特定的某个病人或婴儿房间、实验室,对某些器具(如冰箱、餐厨柜、大型计算机…)等特殊器具能进行一定的保护,希望能有效避免蟑螂的侵入。显然,上述美国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就具有局限性,无法适应上述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能适应各种场合使用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达到更可靠、高效率的捕杀蟑螂的目的。
这种蟑螂自动捕杀装置,包括捕获机构和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机构为内腔设有分隔内壁的盒状单元体或多个盒状单元体的串接组合体,该分隔内壁的一侧空间为衔接收集机构的负压通风管道区,分隔内壁的另一侧为向盒体外一侧敞开的捕获区,并在所述捕获区与负压通风管道区位置的分隔内壁上设一可控门;所述的收集机构为一带负压发生器的收集仓,该收集机构通过导风管与盒状单元体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连接,由此构成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中至少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捕获区,该捕获区由连接可控门入口边部与设于盒状单元体捕获区内、向盒外侧敞开口的隔离板构成,并且两相邻的捕获区的隔离板直接呈齿状衔接。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的一端或左、右两端边,设有拼接或连接用的插口,或者是磁性连接件。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中的负压通风管道区的两端口中的至少一端为敞开口。
所述的可控门为一负压吸附式单向可控门,或者是电磁启动的可控门。
所述的捕获区内设有光电检测器或者电捕杀器。
所述的盒状单元体内腔设有两道设有可控门的分隔内壁,两分隔内壁的中间为衔接收集机构的负压通风管道区,该负压通风管道区两边为捕获区,所述负压通风管道区的一端直通收集机构。
所述的自动捕杀装置它由中央控制器、控制总线、负压发生器和设置在捕获区内的光电监测器、电捕杀器、可控门组成操作控制网络,其中每一捕获区内的光电监测器、电捕杀器、和可控门均独立并联在中央控制器引出的控制总线上,负压控制器也并联在同一控制总线中。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可连接组合的蟑螂自动捕杀装置,既可以作为通常使用的蟑螂捕杀器具放置在室内的任何地方完成蟑螂的捕杀,更可以组装成任意的结构形式放置在冰箱、厨柜或计算机等重要器具的周围实现对蟑螂的捕杀。既可以避免用化学制品毒杀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也可以达到及时收集蟑螂尸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盒状单元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盒状单元体的插接机构示意图;
图4为盒状单元体的磁吸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5为设有双重捕获区的盒状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盒状单元体的立体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7为盒状单元体的平面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8为盒状单元体与导风管连接状态示意图(1);
图9为盒状单元体与导风管连接状态示意图(2);
图10为盒状单元体与导风管连接状态示意图(3);
图11为本发明的总体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分隔内壁2-负压通风管道区3-捕获区4-可控门5-收集仓6-导风管7-隔离板8-插口9-磁性连接件10-光电检测器11-电捕杀器12-控制总线A-捕获机构A1…An-盒状单元体B-收集机构C-蟑螂D-过渡连接头E-负压发生器F-中央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晓玲,未经吴晓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7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楂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栽种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