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计算系统的动态道路照明节能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7705.6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汉;徐建益;吴睿;孟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8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9上海市虹口***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 系统 动态 道路 照明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涉及道路照明,特别是涉及基于网络技术的动态道路照明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据调查,各地城市道路照明每天的平均时间为11.5小时,其中,晚上22点后,道路上车少人稀,即便是繁华街道,午夜24点至清晨6点,也罕见行人和车辆。我国小型城市在夜晚9点后,大中城市在午夜12点后,道路上几乎空无一人,即便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繁华都市,凌晨2点以后,道路上也已罕见行人、车辆。毫无疑问,在低交通流量上的道路上仍然保持原照明的亮度,不能按需调控照明亮度,显然是白白的耗费能源和费用。从光源来看,现有的路灯大多使用的是高压钠灯,其设计寿命虽为20000小时(4~5年),但由于电压波动影响,实际使用寿命远达不到此数,而我国许多地区的电网波动严重,有些地区甚至超过额定电压的15%,特别在后半夜,由于电负荷减少使得电网电压有时接近237V-245V,致使路灯灯泡的实际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一般不到一年。更换灯具的劳动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发生危险和工伤事造成维护费用居高不下。城市公共照明在我国照明耗电中占30%的比例,约1400亿kWh,以平均电价0.75元/kWh计算,一年开支1050亿元。未来5年内,全国城镇路灯照明耗电将达到二千亿度;以平均电价0.75元/kWh计算,一年开支不小于1500亿元。
在市政开支极度紧张的今天,国内绝大部分的城市和地区几乎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日本等国家在七十年代就抛弃了的路灯隔盏关灯的省钱方法,其中的弊病不言而喻——不仅导致了路面照度分布不均,给治安及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不能避免后半夜电网电压的升高对路灯寿命的减损,因此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当发达国家在讨论什么是“恰到好处的照度水平”的今天,我们这种控制方法就太落后了。
随着国际油价飞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大幅增加,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近两年,全国用电量及电负荷增长较快,去年以来已有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电甚至拉闸限电现象,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长期过量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常规能源,至使其储量减少。据联合国等官方资料估计,地壳中剩下的石油还可开采35年、天然气40年、煤炭110年,人类面临何等的能源的压力!同时,由于长期使用煤炭和石油等污染的能源,所导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节约电能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火力发电的情况下,每生产1度电,对空气产生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数量分别如下:燃煤发电产生SO2:9克,NOX:4.4克,CO2:1100克;燃油发电:产生SO2:3.7克,NOX:1.5克,CO2:860克:燃气发电:产生SO2:5克,NOX:2.4克,CO2:640克;CO2在大气中不断积累,吸收地面释放的红外辐射,形成大气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变暖,造成冰山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平面升高,改变生态系统,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大气中的SO2、NOX和酸雨使材料加速腐蚀,破坏土壤和水的质量,影响植物和水生物生长。人们长期生活在一定浓度的SO2和NOX的空气中,会产生呼吸道和其它疾病。
经检索中国专利与路灯有关公开的专利申请案有162项。所有的检索到的中国专利公开案均未披露本发明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从文献报道来看目前的大部分的道路照明节能得方法、装置、系统等等仅仅着眼于局部的单个的路灯或者一小段道路,很少有较大的整体方案,在被称为“后工业时代”的今天,规模和集约化将产生新的评价体系,从局部来看是不合理的方案,从整体来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是经济的,是具有很可观的“工业价值”。因此我们在路灯节能的问题上同样需要引入高新技术来整体提升,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7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控猪舍
- 下一篇:一种语音视频信箱设备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