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隔离式油品储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8019.0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2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束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束为 |
主分类号: | B65D90/42 | 分类号: | B65D90/42;B65D90/32;B65D90/22;B65D8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1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油品 储运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常压储存运输油品的装置,属于油的储存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油品在转运、储存和使用中包括管道输送、铁路油罐车和汽车油罐车运输、油轮运输、油库储罐储存、加油站储存、设备油箱储存等环节。油库储罐(立式罐)储存因采用浮顶技术减少了90%以上的呼吸损耗,但由于浮顶技术难以应用于卧式罐,卧式罐普遍存在较大的呼吸损耗,导致油品蒸发损耗、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存在火灾和爆炸安全隐患。
下面以汽油为例进行阐述。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成品油销售业汽油油气排放控制标准》编制说明,汽油在铁路油罐车和汽车油罐车运输、加油站等卧式罐储存环节损耗约为1%,我国每年消耗汽油5000万吨以上,年损耗超过50万吨,汽油价格约5000元/吨,损失约25亿元。这还不包括设备(汽车)油箱的损耗。
油蒸汽污染环境,加油站多在城市周边,一份油蒸汽可污染2000倍体积的空气,5000万吨汽油在运输销售过程中一般至少会形成5倍汽油体积的油蒸汽,体积约为3.4亿方,污染空气就达到6800亿方。油蒸汽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与空气中其它有害气体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剧对人的危害并破坏臭氧层。油蒸汽又增加了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火灾和爆炸事故对生态环境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空气中的水蒸汽随大小呼吸进入储罐,温度降低后在储罐内形成凝结水,影响油品的品质;同时空气中的氧气与油品接触将影响油品品质;油品中的轻质馏分蒸发也将影响油品品质。
除汽油外挥发性较高的油品还有溶剂油、石脑油、航空煤油、轻柴油和原油等,因此每年的蒸发损耗将更多,对环境污染更大。
即使部分槽(罐)车、加油站和储油库采用了吸收、冷凝、吸附或膜分离等技术进行回收,但回收均需增加投资并消耗能(资)源,且回收不完全。油库回收设备每台价格达到500~1500万元;加油站回收设备每台也在30~100万元,从我国台湾和大陆已安装设备的运行来看,故障率高、运行维护费用高不具有经济性,多数油蒸汽最终通过燃烧处理;且混有空气的油蒸汽在转运途中具高危险性。因此从油蒸汽产生的源头进行治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油库储罐、铁路和公路罐车、加油站储罐、设备油箱等装置在储运油品过程中的呼吸损耗及由此带来的环保、安全、质量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膜隔离式油品储运装置。
本发明包括壳体1、进油管6、出油管7和呼吸口10,壳体1内设有大于其容积的膜2,膜2的顶部固定于壳体1顶部安装口3的膜固定段4处,膜2的其余部分与壳体1处于分离状态,膜2的内层与呼吸口10连通,膜2隔离壳体1的内腔和空气;进油管6、出油管7设在壳体1的顶部或底部,与壳体1的内腔连通,进油管6、出油管7均设有阀门9和快速接头8,壳体1的顶部设有安全阀11,进油管6和安全阀11位于壳体顶部的盖板5上,盖板5下有壁上布有孔的防堵筛管16;呼吸口10设于壳体1的顶部。见图1。
由膜2隔离储罐内液态储品和空气的接触,膜2的其余部分随呼吸作用起伏。
微观上蒸发是液体分子从液面的离去。液体分子在无规则运动中相互碰撞,使得一些分子获得较大动能,若这些分子动能大于飞出液面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引力所需的功时,就可脱离液面变成蒸汽。
采用柔性的膜覆盖于液体表面,阻断了液体分子逃逸途径,通过膜隔离油与空气,呼吸作用发生在膜外,避免油蒸汽进入空气,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储运安全性,减少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避免氧化和水混入影响油的品质;其柔性结构更有利于抵抗撞击等外力。
当运输罐车、加油站油罐和汽车油箱采用本发明后,可实现密闭式储运(用)油,避免油与空气直接呼吸,消除油气污染,提高安全性。
油库火灾发生的三要素为:油蒸汽、空气、火种,当膜完全覆盖在油表面时,将隔绝油与空气的接触,减小火灾隐患,提高罐车、储油罐和设备油箱安全性。
采用柔性膜覆盖在油表面,呼吸作用在膜内完成,避免了油蒸汽与空气直接呼吸。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油蒸汽与空气直接呼吸,保护环境;
2.改善油站转运环境,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3.避免呼吸损耗,节约能源;
4.隔断油品与空气,提高安全性;
5.避免易蒸发馏分的损耗,保证油的品质;
6.隔断油品与空气接触,避免因氧化影响油品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束为,未经李束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刻蚀牺牲层形成间隙的方法
- 下一篇:带全封闭加热或制冷装置的罐装食品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