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耦合台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8183.1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7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忠冰;罗玉明;张树刚;谭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光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H04B10/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立琼 |
地址: | 611630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耦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通信、光网络技术的激光器组件、接收器组件,单纤双向组件封装的光纤耦合台。
背景技术
现有光发射与接收器件,是将半导体激光器或半导体光接收器通过封装工艺,制造成具有光通信标准接口产品,其中最关键工艺就是光纤耦合。现有的光纤耦合台普遍为滚珠(或滚柱)式结构,光纤耦合台的上夹持台固定包覆在上部外壳内的陶瓷环、光纤、陶瓷插芯,下夹持台固定包覆在下部外壳内的光束、激光二极管,二极管下部固连引脚,在光纤耦合台上采用X、Y、Z空间三维调节使光纤对准激光器之激光发射焦点,使用激光焊接将上下两部分耦合。但由于结构原因,光器件外接电源线需要单独配置,由人工从耦合台下部的底座插入下夹持台内的引脚,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由于上下部分在耦合时不能自动贴合工件,对工件表面平行度加工要求高。焊接及受外力时,光器件预定值容易产生变化,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于规模化生产、耦合质量好、效率高的光纤耦合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光纤耦合台包括分别固连在底座上的上下夹持台,上夹持台内夹持上耦合件,下夹持台内夹持有下耦合件,下耦合件包括激光二极管及其下部连接的引脚;上夹持台上设置Z轴调整机构,下夹持台上设置有X轴和Y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夹持台包括固连在底座上的空心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带底板的下套筒,下套筒内套接有带夹紧部件的夹紧套,球形万向装置通过与底板相接的弹簧活动套接于夹紧套内,球形万向装置上部固连的螺杆伸出夹紧套,球形万向装置与螺杆的心部开有通孔,下耦合件被夹持在通孔内;与下耦合件的引脚插接的内插座通过下部引出的连接线与设置在底座上的电路板连接;下夹持台壳体上设置的X轴和Y轴调整机构分别与下套筒相接。
所述下螺杆上部沿轴向有开口,其外部连接有锥螺纹螺母,所述下耦合件通过螺母拧紧锁固在下螺杆的通孔内;所述夹紧套的夹紧部件包括夹紧套上部带轴向开口的外锥螺纹和锥螺纹螺母,所述球形万向装置通过夹紧部件被夹持在夹紧套内。
所述上夹持台包括上套筒,上套筒内套接有心部有通孔的上螺杆,上耦合件从上螺杆的通孔穿入,并被夹持在通孔的下部;上螺杆外周下部的定位梢活动连接于上套筒内壁下部的轴向开口或轴向凹槽内;上螺杆上部设置提升螺母;所述上夹持台的上套筒固连在悬臂上,悬臂通过立柱固连在底座上。
所述上螺杆通孔下部为带轴向开口的内锥孔,内锥孔外部螺纹套接有锁紧螺母;锥孔内设置有带外锥面的夹具,锥面上有轴向开口,夹具内孔里夹持有上耦合件。
所述夹具下部外周面有内凹台阶,锁紧螺母内孔下部有与夹具的内凹台阶相适配的台阶孔。
所述上套筒内有台阶孔,在台阶和上螺杆的定位梢之间设置有穿套在上螺杆外的弹簧。
所述上套筒外周的上部为外圆台阶,台阶面上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多个依次相接的内凹孔;提升螺母下部内孔为与所述外圆台阶相适配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上开有与所述上套筒台阶面的内凹孔相对应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上部固连弹簧,台阶空下部与内凹孔内设置有被弹簧顶压的钢珠。
所述上夹持台的上套筒与两侧的双悬臂固连,双悬臂通过双立柱与底座固连。
采用以上结构的光纤耦合台,由于在下夹持台内置有与底座的电路板相接的内插座,下耦合件的引脚插接在内插座内,只要把耦合台底座放置在接线座上,就自动连接电源。下夹持台内的下耦合件与球形万向装置固连,使下耦合件可自动贴平上夹持台内夹持的上耦合件,保证了耦合平行及焊接质量良好,这样可以降低对工件的加工要求,从而降低原料制造成本;而且上下夹持台内均设置有弹簧,使上下耦合件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连接更加稳定可靠,焊接及受外力时光器件预定值变化小。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上夹持台通过Z轴方向的运动实现与下夹持台之间的缝隙调整,其中上夹持台的提升螺母每旋转一格,其上下距离调整相等,通过控制旋转螺母的旋转格数即可实现快速方便的提缝距离调整。
再进一步的改进是上夹持台与底座之间通过双立柱龙门式结构固连,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光纤耦合台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夹持的上下耦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光纤耦合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夹持的上下耦合件的X、Y、Z空间三维精密调节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光纤耦合台下夹持台、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接线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的下夹持台剖示图。
图8是图3所示的上夹持台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光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光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